薩茹拉
摘要:依據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要注重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打造高效的互動課堂。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互動教學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中,要優化教學結構,可以結合情境提問的方法,組織開展數學互動活動,創設游戲互動場景,還要實施差異化的鼓勵性評價,這都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主要針對打造新課程下小學數學互動課堂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互動課堂;打造;策略
引言
在當前的新課改背景之下,加強課堂上的合作互動,構建小學數學互動教學模式已經迫在眉睫。師生互動,指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傳遞信息并相互影響的過程。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包括行為互動、情感互動、認知互動,這決定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互動教學模式對推動教學進程具有積極且重要意義。
一、優化教學結構,協調教學各因素發展
教學結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組織,促進教學內部諸因素間形成比較穩定的聯系,進而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教學結構的優化,不僅決定著教學環節能否自然流暢,時刻體現學生現時需要,也決定著教學諸因素的交往是否協調發展,是促進互動交往的關鍵。教學結構優化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媒體之間的橫向組織結構的優化,也包括激活學生內部動力,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縱向結構的優化。優化橫向結構,就是要在教學活動的全部環節,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媒體間優化組合的整體效應,把整體教學、小組學習、個體學習及個別指導等方面有機組合,恰當協調,以保證每個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最終達到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進步[1]。
二、結合情景提問,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機會
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利用情景提問將抽象的理論和思維具體化,拉近問題與生活的距離,激發求知欲望,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例如在“多邊形問題”的教學中,可以以學校花壇、建筑、花園等形狀為基礎,利用多媒體將圖投射到黑板上,邀請學生們自由觀察自由想象,進而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提問,如顏色、形狀、面積等問題,并結合考試的要點和難點與學生充分討論,加強學生對難點的記憶。教師也可以對未來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量的擴展,引起學生們對今后學習內容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自主思考和集體合作能力。教師還可以以課本知識為跳板,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引申課外知識,擴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學會擴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深度,努力培養出能靈活解決問題、綜合發展的學生[2]。
三、開展數學互動活動,鞏固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有所變化、有所創新,教師就不能依照傳統的教育方式,墨守成規地按照編者的思路進行授課。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多進行互動交流,對促進學生探究教學十分有益[3]。比如在“四則運算”講解時,學生們經常在父母的帶領下去超市買東西,所以就完全可以在課堂上模擬一個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將自己身邊的事物比如文具和書本等東西進行標價,然后小組之間開展購物活動,讓學生自由地進行物品的選取,然后共同計算購物所需要的錢數,再根據自制的“紙幣”進行付款和找零。在這樣的互動教學活動中,數學問題變成了一種游戲形式,更具趣味性,不僅能夠促進“售貨員”和“購物者”之間的交際溝通,還能激發學生對四則運算的學習熱情。當然,教師在進行這種問題講解的時候,也要結合大綱上要求的細節和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顯然這樣的練習更能讓學生積極參與。
四、創設游戲互動場景,激發探究欲望
小學生都喜歡新穎活潑有趣的事物,教師如果枯燥地講解數學理論知識,學生不會產生興趣,也難以很好的吸收,直接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狀態,轉變教學模式,比如小學生很喜歡做游戲,教師就可以將教學活動的設置用游戲的形式進行串聯,在游戲中與學生互動交流。這樣的游戲形式在習題課上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顯著的,小學生往往都有注意力不集中、審題不仔細的問題,教師就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之間互相進行評比,在相同的時間里,習題做完的用時最短的小組、準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得積分;小組內部進行檢查,能夠發現組內成員的問題,并且能夠引導組內成員進行改正的獲得積分;習題做完之后,能夠認真進行檢查并且將自己的錯題進行梳理的組內成員獲得積分等。通過這種形式的競爭和比拼,增強互動教學的緊張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欲望。
五、科學認真評價,尊重學生差異
對學生進行科學認真的評價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方式,面對不同學生的各方面差異我們都應該有一顆尊重、包容的心。評價的目的是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尊重差異的目的是給每一個學生公平的起點,不忽視有缺點的學生,讓大家接受平等的教育。比如,面對一個數學問題時,學生們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給出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對于不同的方法,教師要做的就是對這些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有問題的,教師要給出解決方案。鼓勵算法多樣化是尊重學生的表現[4]。
結語
總之,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有著直接的關系,高效的數學課堂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相應的提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要注重加強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及時的發現和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運用豐富的課堂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地投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中,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敬文. 解析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方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03):125.
[2]陳建忠.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思考[J].黑河教育,2016(12):85.
[3]周錦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3):58-59.
[4]潘向河.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探討[J].中華少年,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