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構建生活化課堂,運用生活化方法,活躍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很是重要。教師身上肩負著偉大的教書育人使命,有必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課改成效,助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加快。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去探究一些他們不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打擊了學生的自學信心,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想要改善這一弊端現狀,需要教師重新確立教學目標,從生活角度出發,引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
固化的教學模式、枯燥的課堂氛圍,很難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教師盲目灌輸指導,容易使學生衍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直接導致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應試的教育觀念,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著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此時進行數學生活化研究,根據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開展開放式指導顯得非常必要且關鍵。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有賴于教師們在實踐中的積極探索,把課堂真正的歸還于學生,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開闊他們的視野范圍,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最新要求,也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有力保障。
一、生活化的數學語言
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育領域不斷推進,對數學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高,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變成了引導者。要求學生使用數學語言解釋生活現象,依照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規律描述一些復雜問題,一方面能夠去除學生的抵觸情緒,打消學生的成長顧慮,促使其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增加課堂的教學實效,為學生參與深層知識的系統性研究打下一個好的基礎,真可謂是一舉多得[1]。比如,在進行“加減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講解,如小明去超市買零食吃,買了一個3元錢的面包,2瓶3元錢的礦泉水,2袋6元錢的薯條,買完零食之后付給超市阿姨50元錢,阿姨找回給小明29元錢,那么小明這次去超市一共花了21元錢。通過這種買零食的講述,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通過簡單的計算使學生迅速地掌握加減法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金錢的概念。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實現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知識,培養小學生獨自在面臨問題時,可以使用學過的知識進行獨立解決,進而鞏固已有知識,增強學習能力。
二、生活化的學習模式
生活化學習模式的建立對于加強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2]。所以,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將較為抽象的數學原理轉變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此教師首先應當深入了解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參加學生們的日常校園活動,如跑步、跳遠、踢毽子等,其中包含的速度、快慢、時間等均涉及數學問題,再有通過家訪活動與學生家長、學生進行深入交流,通過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利用學生們日常能夠接觸到或比較熟悉的數學問題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們因此會感受到原來數學問題與自己的生活聯系如此緊密,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比如,在“加減乘除運算法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把生活元素融入到課堂上,提高學生們的理解接受能力。如舉例:一包蝦條3元錢、一瓶百事2.5元錢、一袋餅干5元錢,媽媽買了3包蝦條、4平飲料、5袋餅干,給了售貨員阿姨100元錢,那么應當找回多少錢呢?其中包括了乘法、加法和減法多種運算。學生們把數學運算法則轉變為現實生活中的購物找錢問題,這樣更有利于貼近生活,將復雜的數學計算融入生活,更便于學生接受。學生們因此受到啟發,舉一反三地把數學問題與其他生活問題相聯系,自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形成了自主化的數學生活化學習模式。
三、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可以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豐富多樣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具體而言:一是鼓勵孩子自主與主動學習,使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體驗,來探索數學知識,進而也可以更好地消化與掌握知識[3]。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要盡可能地給孩子們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去觀察,去動手。比如,在教學“比例尺”時,老師讓學生先觀察校園布局,再自己繪制校園的平面圖,并對平面圖進行評比,這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可以學以致用,使孩子發現數學在生活中大有作用;二是小學生童心未泯,活潑好動,但又對未知充滿了好奇。針對孩子這個玩與好奇的天性,在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戲教學等教學方式,讓孩子可以在快樂、自由中學習。例如,在講“相遇問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室前后通過表演理解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等行程問題;三是為了可以使生活化教學方式更加深入孩子們的心中,更為了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日常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這就可以使孩子們更加容易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大大提高生活化教學的效果與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把生活與數學緊密的聯系起來,將數學知識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而且對于學生的生活能力的提升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將小學的數學教學生活化,在新課程背景下是很具有實踐性意義的,應該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偉欣,董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4)303-304.
[2]姚洪江.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6)77-78.
[3]王衡,袁美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4(08)48-49.
[4]劉文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0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