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銀
摘要: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入,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成為關注的焦點,必須非常重視。傳統教學方法逐漸暴露出弊端,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所以要進一步完善才行。文章先介紹重要意義,再從不同方面展開論述,不斷優化課堂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引言:
建設高度法治化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21世紀的重要目標之一。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其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讓他們形成較高的道德素養和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措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道德是一個人自身的素質修養,具備獨特的魅力,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保障,可以創建出和諧環境,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青少年作為祖國的希望,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因此要進行良好的教育,才能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初中生看待問題還不是很理性,往往憑借個人主觀意志決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師在課堂上正確指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主動去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在講授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這樣接受起來會比較容易,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逐漸養成良好習慣。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事物的探究會樂此不疲,內心充滿強烈求知欲望。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他們感興趣話題入手,這樣就不會覺得枯燥無聊,從而自覺投入進去學習。《少年有夢》讓學生懂得擁有夢想的重要性,并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克服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在青春期要樹立遠大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初步具有辯證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讓每個人說說自己的夢想,整體氛圍會變得更加活躍,在積極參與中學習知識。讓興趣成為打開道德與法治大門的鑰匙,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魅力,增強自身道德修養和法制觀念。
(二)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導致最終效果差強人意,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為了有效改善這種局面,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出學生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以往教師會將理論直接表述出來,學生只需要簡單記憶就可以,對內容并沒有太深的了解。因此在學習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遇到的問題,當然教師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減少不利因素影響,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慢慢的就會激發出學生內心的主人公意識,真正掌握學習主動權,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被運用在教學中,并且取得顯著成效。相對于傳統板書形式而言,其具有聲音、圖片、視頻等強大功能,可以將內容生動形象的呈現出來,有利于增強課堂趣味性。道德與法治教材基本都是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學習起來會感覺到比較枯燥,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教師在課前制作課件,通過視頻播放形式進行學習,會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知識點,加深在腦海中的印象。《和朋友在一起》結交好友可以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彼此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通過多媒體將朋友之間相處的畫面演繹出來,在快樂中學習知識,營造出輕松和諧氛圍。同時借助網絡優勢,搜集豐富教學資源,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自身知識儲備,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設教學情景
教材中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很難通過形象思維去理解,導致在學習中經常遇到困難。一節課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理論是很難及時完全消化,所以要采用創設教學情景的辦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受難度。例如當我們走在校園中的時候,看見地上有紙屑要撿起來;坐公交車看見老弱病殘要主動讓座;親自動手植樹創建綠色環境。雖然這些看起來都是小事,但卻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一個人優秀道德品質的體現。這樣學生就知道平時該怎樣去做,充分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自己具備高尚道德情操,用一言一行去感染身邊每一個人。
(五)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通過相互之間討論得出問題正確答案,會更加的全面。《家的意味》講了家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充滿著親情的溫暖,知道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感恩父母。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自己平時是怎樣和父母相處?例如忙碌了一天的爸爸在下班之后,要為他沏上一杯熱茶;在家中主動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能夠鍛煉自己動手能力,形成自理、自強、自信的品質。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以鍛煉人際交往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促進自身人格健全。明白個人在集體中有著重要作用,每個人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通過整合處理得出正確答案,發揮出集體智慧優勢。同學之間建立起深厚情誼,日常學習生活中互相幫助,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六)增強師生互動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師生之間相互合作才能順利實現知識的傳遞與吸收。教師要放低自身位置,主動走到學生中去和他們打成一片,建立起良師益友的關系,增進彼此了解程度,不斷提高在課堂上的默契配合度。交流過程中能夠了解到學生實際情況,便于對方法做出適當的調整,保證達到最好效果。很多學生對教師都有一種畏懼心理,不敢表達出內心真實想法,通過互動可以消除心理障礙,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師生互動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探究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魅力。
(七)積極的評價
以往學生犯錯教師會嚴厲批評,認為這樣他們就能夠改正,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但實際效果卻恰恰相反,主要原因是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時期,在語言的刺激下情緒會出現焦慮、暴躁、易怒的情況,根本沒有心思進行學習。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要采用積極評價的方式,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突破自己,取得更加優異成績;差生要進行耐心指導,幫助分析學習困難存在的原因,通過一點一滴積累實現進步,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學習計劃。積極的評價會轉化為學生內心強大的動力,敢于去挑戰難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師要采用科學合理手段,將具體效果落實下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讓自己具備優秀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郭洪忠.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J].神州(上旬刊),2018,(9):218.
[2]王家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途徑與方法[J].中外交流,2018,(13):158-159.
[3]陳玉筑.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J].青春歲月,2018,(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