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摘要: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核心內容就是樹德立人,注重培養學生個人品德。當時在目前小學的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主要包括的就是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師的教育方法、教學的課本內容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關注的重點。在學校的教育中應該把學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個人行為規范,最后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思想品德的培養過程中,老師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的指導者。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依賴課本知識,還需要結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資源,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和學生積極配合的情況下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有效性
小學思想品德的主要目的就是樹德立人,培養學生的個人品德。在小學的教育中應該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使用一切可能的教育資源來培養小學學生的個人品德。老師應該始終保持著積極性去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引導者,老師切實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課堂效果。
一、目前階段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育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使用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自身問題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去共同思考所解決的問題。
(一)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教學成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影響是持久且深刻的。而我們所談到的教學環境不僅包括學校的課堂教學環境,還有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1、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持續一生的,它從學生的孩童時期就開了他的影響,在接下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著一定的影響。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它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但是惡劣的社會環境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不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例如:虛擬的社會網絡,暴力低俗的網絡游戲等等,對于那些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學生來說是有著極大的危害,他們會使得學生沉迷于網絡,而忽視了自我思想道德的建設和培養。
2、家庭環境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環境的重要性是耳濡目染的。但是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父母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學生的成長,他們對學生的教育情況知之甚少,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更加是很少關注,有的家長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視學生思想品德的建設,也有一些家長過于溺愛自己的孩子,把所有孩子能夠自己去做的事情都替他們去做,這樣就忽視了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最后造成了他們的孩子好吃懶做,生活能力差,孩子的思想品德建設就更加難以進行。
3、學校環境
學校就是人才培養的最好環境,也是最為專業的場所。但是目前我國的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學校的教育目標主要的還是為了以后的各種數學考試,學校的考核標準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家長和學生最為關注的還是主要學科的考試成績,學校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是沒有固定的考核標準的,這就導致了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最后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
二、針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的具體解決措施
(一)優化教學環境:創建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人的操作過程中其中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一定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這里我們需要創建三位一體的教學氛圍,也就是把學校、社會和家庭這三種不同的教育環境結合在一起,發揮他們的最大作用。社會環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這樣社會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以社會中出現的事情為鏡子來警示自己,提醒自己,改變自己的不好的行為方式,轉變自己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自我思想品德的健康培養。家庭環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是最為深刻和直接的,家長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也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同時家長也應該時刻關注孩子們的身心成長,做好監督人的重要責任。學校環境是最為適合學生成長的環境,學校要努力建設文明活潑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民主、輕松、活潑的環境下展開學習,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最后,我們所要強調的就是三位一體的結合,這樣三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充分發揮著自己最大的作用,讓學生在最合適的時候接受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完善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與革新管理方式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課本內容一定要符合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課本內容一定要是充滿著趣味性和通俗性的,這樣才能去確保學生能夠接受課本知識內容所以,從趣味性來說課本內容就應該是彩色的,同時里面也應該添加一定的配圖和插畫,這樣就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同時在授課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一些紀念館,或者帶領他們清明節去掃墓,這樣,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就可以自己開始思考,自己去理解老師所要表達的意義。最后,在課程的考核標準上,應該改變以往的考核標準,不再把分數的高低作為唯一評價標準,應該結合日常行為和考試成績為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客觀的評價。
三、總結
綜上所述,學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建設關系著這個民族的文化與理念。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建設就應該從小學時期做起,呼吁建立三位一體的教學環境,創建公平的考核標準,促進他們思想品德的良好養成。
參考文獻:
[1]呂曉燕.淺析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2017(1):00273-00273
[2]王珍.淺談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書文摘,2017(20)
[3]黃東波.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對策分析[J].中外交流,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