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摘要:初中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的知識及技能,還需要正確理解生命的價值,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從而將生命活得更具意義和價值。初中生物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透過生物知識,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最終領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如何讓學生既能學習生物知識又能明白生命的價值,這就必須我們將生命教育滲透進初中生物教學之中,讓學生從生物知識中體會生命的真諦。下面筆者主要結合有關的初中生物教學內容,就如何將生命教育滲透進初中生物教學做如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滲透;分析研究
一、前言
初中生物課程屬于基礎的入門學科,主要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生命的起源及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并學會愛護生命、珍惜生命。而生命教育是輔助學生進一步領會生命的價值,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意義的德育課程。如果我們將生命教育的有關思想及觀念滲透進初中生物教學,可以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體會生物知識所蘊含的生命價值信息,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因此,兩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1]。但是,初中階段生物課程的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能夠學習到的生物知識及內容也比較局限。為此,本文將結合初中生物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對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總結出有效地教學方式。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研究
在初中德育教育過程中,生命教育屬于重要的教學內容,它強調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從而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因此,我們將生命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學之中,才能讓學生參透生物知識中蘊含的價值信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對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觀點及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一)促進生物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而且學習的科目也比較多,大部分學生比較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因此,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中,老師的教學內容理論性比較強,同時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來自于課本內的知識,缺乏一定的創新和吸引力。如果我們想要提升學生對生命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參透生物知識中蘊含的生命價值信息,就必須將生命教育的觀點及理念融入生物教學,從而豐富生物教學的內容,促進生物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和領會生物知識。同時,多元化的生物教學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導學生盡快投入到生物課程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植物的生長及作用等相關內容時,老師除了講授課本知識以外,還可以引入一些描繪植物的優秀文章,并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朗讀,同時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學生說出文章描寫的植物是什么,以及文章中植物具有哪些特點及作用等。學生通過學習及理解文章的內容,不僅能夠了解到植物的一些特性和生長規律,還能夠從作者筆下感受植物的生存價值,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學習生物知識,并從中領會生物的生命價值及意義,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二)拓展生物教學的領域及范圍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適當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社會環境,有助于學生開拓眼界、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同時,學生通過近距離接觸真實的自然環境,能夠幫助學生重新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領會自然環境中蘊含的生命意義。所以,老師需要根據課程教學的內容及時間安排,適當拓展生物教學的內容,并結合一定的戶外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從而學習和把握知識的本質內容。
比如,老師講解到植物的生長規律及特性時,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親身體驗大自然環境。如老師可以帶學生前往學校的花園或者附近的植物園等地,讓學生真正接觸和感受自然環境,從而體會自然環境的奧秘,領會生命的神奇和奇妙。同時,學生也能夠深入學習和理解相關的課本知識,體會植物生長的規律,從中挖掘其蘊含的生命信息等。通過適當拓展教學的內容及領域,不僅能夠改進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弊端,也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生命的美和神奇,從而培養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同時,生物課程結合課外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加投入到課程的學習和探索,從而更加深入領會生物課程中的生命價值信息。
(三)積極開展各類生命知識講座
當前初中生的課業比較繁重,而且學生主要的學習精力都集中于語數英等課程。所以,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時間比較少,同時對相關生物知識的領會也不夠深入,這樣不利于學生領會生物知識中生命價值的意義[2]。因此,在課后學校還應該積極開展各類生命知識講座及活動,并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組織和開展課后知識講座來幫助學生領會生命的價值及含義,以彌補課程教學時間的不足。
比如,學校可以積極開展一些關于人與自然環境的知識講座。在知識講座中,老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場景,并讓學生分析人類哪些行為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危害等。讓學生理解哪些人類行為會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以及應該承擔哪些社會責任,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并學會如何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生命。另外,在知識講座中,老師還可以講述一些關于珍愛生命的案例及內容。例如可以播放“感動中國人物”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從真人真事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使學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幫助他人,從而將美好的思想品德延續下去,讓生命活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與初中生物教學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初中生物教學離不開生命教育,我們只有將生命教育有效地滲透進生物課程教學之中,才能幫助學生領會生物知識中的生命含義,以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適當拓展教學的領域及范圍,促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并結合一定的課外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生物課程的學習,深入領會生命的含義及價值,從而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參考文獻:
[1]楊春蘭.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探討[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7,16(11):006-006.
[2]焦建軍. 試論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J]. 理科考試研究, 2016, 23(12):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