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會茹
【摘要】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特定的心里特點和學習熱情,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合理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尤其是小學數學學科,會伴隨著枯燥性、乏味性等學科特點,這就要根據學科特點,通過引入趣味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加減法 教學策略 心理特點
新課程改革下,優化調整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以便該項教學能夠緊緊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展開,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思考并且計算加減法算式,強化學生運算能力,為學生未來更好學習難度更大的數學學科,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立足于現實層面,發現當前國內多地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不佳,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該項教學的教育意義大打折扣。對此,應當從新課改視角來探究優化措施,改進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提高該項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
(一)教學過于依賴情境
從新課改的角度來看,數學加減法教學中巧妙的、合理地運用情景教學法是非常適合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有效學習。當然,前提是情境教學法的確適合應用于數學教學之中。但現階段,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加減法教學離不開情境,缺少了情境,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當前數學加減法教學過于依賴情境,即便是情境的設置比較牽強、比較費時也堅持應用,致使數學加減法教學效果不佳。
(二)課堂練習時間無保證
數學加減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數學運算能力,使之能夠靈活的、準確的運算各種難度、各種形式的加減法運算。為了真正實現這一目的,數學加減法教學之中除了要進行必要的“算理”教學之外,習題練習的進行也是非常必要的。但立足于現實層面,發現一些教師錯誤的理解新課改要求,認為數學加減法教學中數學練習符合要求,為了避嫌,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反復進行“算理”的講述,未給學生創造課堂練習的時間,致使學生基本計算技能未能得到訓練和提升,相應的學生運算能力難以提升。
(三)忽略了口算練習
口算是加減法運算的基礎,是提高學生數學加減法運算速度和準確率的關鍵。所以,為了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水平,增強學生運算能力,組織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同樣非常重要。但遺憾的是,目前諸多數學教師口算意識淡薄,在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加減法教學的過程中,很少安排時間來讓學生進行口算練習,致使一些學生連20以內加減法都不熟悉。
(一)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合理展開加減法教學活動
小學時期學生具有好奇好動好玩的心理特征,對枯燥的、乏味的、難理解的數學知識比較排斥,這使得很多小學生都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加減法教學中來,被動跟隨教師步伐來進行知識學習,致使小學生加減法運算學習不佳。為了改變以往數學加減法教學不足,使之良好展開,教師應當保證此項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心里特點,也就是保證數學加減法教學具有較高的趣味性。為此,教師在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規劃設計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意詳細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尤其是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學習狀態等,進而篩選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將其巧妙的融入到數學加減法教學之中,提高該項教學趣味性、有效性、教育性。例如,某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加減法教學時,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動畫融入到了教學之中:羊村運動會結束了,村長給運動員發獎品,其中喜羊羊獲得了12塊糖,美羊羊得到了7塊糖,懶羊羊獲得了5塊糖,那么誰獲得糖最多? 如果喜羊羊給懶羊羊3塊糖,那么懶羊羊有2塊糖, 喜羊羊有幾塊糖? 得到了喜羊羊給的糖之后,懶羊羊比美羊羊少幾塊糖? 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來列出算式,并且讓學生思考和探討,共同解答算式,讓學生更加準確的掌握加減法計算法則,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創設輕松、愉悅、自然的教學環境,能夠放松學生緊張情緒,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為了提高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的有效性,還要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節學生良好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有效學習,勢必能夠提高學生知識水平。那么,如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呢?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某一生活場景或者動畫場景,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動畫情境等,將其呈現在數學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勢必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感染和影響學生,此時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自然而然的進行加減法算式的思考與計算。
(三)巧用教學方法,提高實際加減運算效果
通過對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的了解,確定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教授學生1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之后是兩位數加減法的運算,再次是混合運算。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學習加減法,還要注意巧妙的運用教學方法來組織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加減法運算。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10以內加減法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比較喜愛的五子棋、玻璃彈珠等形象的演示加減運算過程,以便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和有效學習;在組織學生進行兩位數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清楚“十位”和“各位”的意思,進而通過列豎式的方式來簡化說明運算過程,以便學生能夠清晰的認識兩位數計算規律;在組織學生進行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授學生一些解題小技巧來幫助學生更加輕松的、準確的解答混合運算式,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總之,針對不同難度的加減法教學,教師應當注意采用適合的方法或者手段,以便簡化抽象的、邏輯的加減運算,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
(四)結合日常生活,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強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采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真正做到這一點,應當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日常生活來創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思考生活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利用加減法來解決問題,如此勢必能夠提高學生應用能力。例如,某教師下達了讓學生幫助媽媽買菜的實踐體驗活動,并且將買菜過程中各種蔬菜付款時產生的加減法運算寫出來并計算結果,最后呈現在給教師,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對數學學科產生好感,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之中鍛煉自身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展開數學加減法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水平,增強學生運算能力。但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確定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現狀不佳,存在教學過于依賴情境、課堂練習時間無保證、忽略了口算練習等問題,導致數學加減法教學效果不佳。對此,筆者建議通過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合理展開加減法教學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巧用教學方法,提高實際加減運算效果、結合日常生活,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等對策來改變教學現狀,提高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質量和效率。
[1]陳曉娟.教師教學反思的價值探討[J].教育探索,2004,(10).
[2]李吉林.為兒童快樂學習的情境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3,(02).
[3]欒慶芳,朱家生.數學情境教學研究綜述[J].數學教學通訊,2006,(03).
[4]吳愛武,何永剛.數學課堂中優化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