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寧
摘 要:在當代的體育教育中,應更加注重學生素質的提升,并且將學生作為整個課堂的主人,進而更好地實現體育教學的效果。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引入游戲來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學生在游戲內容開展的過程中,也會充分調動自身的主動性,實現自身身心健康的發展。本文對體育教學中的游戲運用策略進行探究,望為體育相關教育者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體育教學;游戲運用;策略
一、體育游戲在教學中的意義
健康的體魄對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并且當下學校的教育也更加重視素質教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當盡快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轉變出來,并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通過游戲的模式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
在體育課程中,游戲內容的有效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首先,當下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進而為其生活與工作提供更加豐富的精力。在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需要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通過游戲的有效引入,可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再者,體育游戲可以更好地體現其教育功能。游戲的開展并不是簡單地供學生進行娛樂,而是需要通過相關的情節來實現其教育功能,因此就需要教師在選擇游戲內容的時候做出有效的規劃,針對學生的素質來確定內容。通過體育游戲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智力,并且通過對游戲規則的遵守可以讓學生養成遵守紀律和團隊合作的好習慣。游戲內容的有效滲透,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也能夠快速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最后,體育游戲是具備一定競技性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使得很多的學生都更加樂于參與其中。學生的身心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并且在當下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很難得到釋放,通過體育游戲就能夠更好地減壓,并且結合學生的體能和心理特征,可以給予其更多的自信,進而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在學習中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體育游戲的科學設置和開展
(一)設置更具針對性的游戲
有的教師認為體育游戲的開展僅僅為了增強課堂的有效性,但是卻沒有針對學生的需求來設置游戲內容,這與游戲教學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首先,教師要能夠根據相應的教學任務、學生的體能狀況、學校場地、氣候、器材等多方面的因素來設置游戲。其次,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有學生沒有按照規則來進行,那么就應該嚴格進行處理,整個游戲過程不是打打鬧鬧,應當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按照規則,保證游戲公平公正的開展,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游戲的目的。最后,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體能來設置游戲環節,保證整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確保學生能夠從體育游戲的參與中學習到相應的體育技能,這樣才能夠確保自身體育素質的提升。教師不能盲目地為了開展游戲而設置內容,要能夠區別對待,采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來組織游戲。
(二)在教學中有效開展體育游戲
在體育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來增加學生的參與度,這樣可以更好地讓教師與學生都更快地進入角色。教師可以采用一些輕松的游戲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可以做一些諸如“口令反做”之類的小游戲,讓整個課堂的氛圍迅速活躍起來,這樣可以更好地確保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也能夠更快提升學生的興趣。很多教師在體育課的準備過程中都會讓學生做一些徒手操,或者是讓學生圍著操場跑跑步,這樣的方式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并且也會使得學生的準備過程不充分,在接下來的體育活動中容易受傷。教師可以適當安排活動,讓游戲起到體育課程中“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安排一些競爭適中的游戲,比如“接力賽跑”、“障礙跑”等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提升學生體育課前的準備活動的效果。在教學中,學生需要積極主動地接受訓練,因此可以在技能練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引入一些小游戲,確保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其主觀能動性。
(三)注意游戲過程的安全問題
在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要確保整個游戲的安全性,尤其是在開展一些對抗性的游戲時,這類游戲雖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要能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并且針對相關游戲的特點做好應急工作,在游戲開展之前要和學生講清楚相關事項,并且盡量選擇一些安全系數較高的游戲模式來開展。在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能夠適當把握游戲的運動負荷,能夠有效把控游戲的局面。并且在活動中做好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工作,盡量和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并且對學生的游戲實效進行觀察,進而及時對內容進行調整。
在當下的體育教學中,游戲的有效設置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應該對于游戲活動的開展有一個準確地認識,其不能取代基本教學的位置。體育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教學目標等多種因素來有效設置游戲內容,通過不斷地探索來尋求更加高效的游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楊曉銀.簡析構建高中現代體育教學模式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2]鄭和平.現代體育教學改革之我見[J].貴州體育科技,2006(1).
[3]伍施蓉.現代體育教學對中學學校體育教學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9).
[4]周曉明.論構建高中現代體育教學模式的新理念[J].浙江體育科學,2002(6).
[5]張一民.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解讀[J].體育教學,2014,34(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