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英
摘 要:獨立學院是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迅猛發展的新生力量。在地域差異、地方政府資源供給差異和母體高校的差異共同作用下,獨立學院發展出現非平衡現象。教學管理是高校的核心內容,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新時代下需要積極探索適合獨立學院的教學管理模式,而教學管理的最終落腳點在于基層教務管理,即二級教務管理。
關鍵詞:獨立學院;二級管理;模式
我國獨立學院自1999年創辦以來,發展迅速,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數據,到2016年12月獨立院校已有266所,在校本專科學生超過260萬人。2008年頒布的《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教育部第26號令)規定:“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同時,也明確規定“獨立學院應當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笨梢?,獨立學院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的創新和教育資源整合優化的產物。
教學管理是獨立學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質量提高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障。獨立院校普遍實行校院兩級教學管理模式,隨著高校改革的推進和深入,教務管理重心逐漸下移,一級教務管理逐步由過程監控管理轉向目標導向管理,二級教學管理機構賦予更多的權限,將承擔教學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面臨新挑戰和矛盾,在管理體制上需要不斷開拓和創新。
一、獨立學院的產生背景
(一)傳統的教育機構是政府直接提供和分配教育資源給社會,這是一種典型的“二元結構”。為了緩解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將教育供給交由市場和社會中的機構組織來承擔以彌補“政府失靈”或“市場失靈”。于是,由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地方政府等機構利用社會性資源和經費舉辦的獨立院校應運而生,促使政府由管理向治理的轉變。
2008年教育部第26號《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本辦法所稱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可見,獨立學院創辦的宗旨是優化教育資源和創新教育機制,而母體高校優秀的無形資產和社會優秀的民營資本是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重要途徑。
(二)獨立學院發展的新形勢。根據教育部官網顯示,全國獨立院??倲祻?010年的323所降至2016年的266所。這意味著這6年來,全國共有57所獨立院校正式脫離母體高校自立門戶辦學或社會民營資本實現辦教育,這個數量約占全國獨立學院總數的五分之一。自2008年教育部頒布《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開始,獨立院校紛紛開始實現轉設,要求獨立學院按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標準進行規范管理,加快了國內獨立學院調整、規范與優化的步伐。
2016年教育部正式批準溫州大學城市學院轉設為溫州商學院,就開了浙江省獨立學院轉設的先河。2017年4月,浙江省教育廳率先發布《關于支持獨立學院發展的若干意見》,從2016年開始,浙江省將啟動獨立學院規范設置省級驗收工作,目標是成熟一家,驗收一家,通過省級規范設置驗收后,報教育部驗收??梢?,獨立學院獨立性和規范性進一步提升,意味著正式脫離母體,將實現了真正的“獨立”。
二、獨立學院教務管理的特點
(一)對母體學校的依賴性。獨立學院從早期的“二級學院”演變而來,無論從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上都是在母體的基礎上借鑒而來,獨立學院充分利用母體學校的校名、教學經驗、管理資源等無形資產,這是獨立學院的創辦和發展的主要優勢。教務管理始終是高校各類管理的中樞,獨立學院的教務管理很大幫助來源于母體學校優秀的教務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管理經驗。
(二)自身具有的特點。在院校兩級管理模式下,基層學院作為教學活動與教學管理的主角,其管理職能由原來的單純執行者轉變為相對獨立的具有綜合職能的實體。獨立學院在創辦初期的資金主要來自投資方,后期的辦學費用主要來自學費。為了實現教育部規定的辦學要求,并且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時,需要控制教育成本,而這樣勢必要縮減行政管理崗位,相比普通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配備要精簡得多。
三、構建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二級教務管理新模式
高校教務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二級教務管理是實現教務管理的重要路徑,提升教學管理效率要從構建和完善二級教務管理模式出發。從現代管理的要素來看,高效能的二級教務管理組織必須具備的要素有:科學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組織結構、先進的管理工具。
(一)科學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管理始于先進而科學的管理理念。管理活動的每個環節都貫穿著管理者的意志和理念,這將通過管理者的行為方式對管理效益產生直接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務管理中,管理者運用先進管理理念實施管理的過程對提升教務管理效率發揮著先導作用。
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二級教務管理理念。人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中心,也是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施二級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有利于培養學生和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為出發點進行。其次,樹立質量管理理念。高校以培養適用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二級教學管理工作也要圍繞這個目標。再次,要樹立效能管理理念。效能管理是大學發展的推動力,二級教學管理效能管理可以提升教務管理工作效率和教學管理質量,獲得教務管理的效益。
(二)組織結構扁平化發展
高校教學管理組織是高校管理組織的重要組成部門,有效的教務組織結構是二級教學管理效能提升的基本保障。目前,絕大部分高校教務組織采用的是塔式科層制結構,即直線-職能結構形式。從院級指令到基層二級教學管理秘書執行指令間隔層次很多,在指令傳達和執行的過程中會發生信息傳遞錯誤的情況,從而嚴重影響教務管理工作效率。
壓縮管理層次,縮減管理部門,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采用扁平化教務管理結構是提升教務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徑。扁平化管理的優勢在于管理層級少,信息傳遞迅速,指令執行高效。權利下放至二級教務管理,責任落實加強,更有利于調動基層教務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建立網絡大數據平臺。傳統的高校教務管理網絡只是覆蓋于校園內網范圍,但要全面、及時、準確的了解高校教務管理數據信息,還需要拓展外網的資源建設,及時獲取兄弟校園的相關數據信息。在豐富信息庫來源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比較、借鑒,實現教務管理數據共享的最大化。
教務管理工作在深度融合大數據技術的時候,不僅體現在及時獲取相關數據,建立覆蓋全面的教務數據信息庫,更為關鍵的是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相關數據的規律找出教務管理工作的規律并對今后的發展趨勢做出研判。二級教務管理歸口是數據獲取的主要途徑,承擔著原始數據的前期獲取和導入,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和及時性對數據分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應用大數據中現代統計分析方法,實現對數據提煉、分類、總結、預測等研究,才能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出教務管理工作的相關規律和發展趨勢,從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二級教務教務管理作為教學管理的主要承擔者和實施者,它是保證教學工作順利有序開展的中心環節。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教務管理模式的構建,需要科學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組織結構、先進的管理工具來實現。在獨立院校面臨機遇和挑戰的新形勢下,勢必要優化教務管理系統,構建新的二級教務管理模式,以推動教和學工作的可持續性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景寶.獨立學院特色教務管理模式構建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323-324.
[2]鄧林木,王琳.醫學院校二級教務精細化管理若干問題的淺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62-64.
[3]馬杰.應用型本科二級學院教務管理效率優化探索[J].陰山學刊,2016,(30),155-156.
[4]錢國英.論二級教務管理在教學質量體系中的重要作用[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4,(17):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