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睿
摘 要:中國近年來的消費金融快速發展,通過我國消費空間也在不斷擴展,而且隨著個人信貸業務的全面惠及,我國消費金融系統需要逐步完善。勞動經濟學是研究研究勞動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與多種經濟學科都有一定的聯系,本文從勞動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和研究中國消費金融特點,并給出了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策略,來促進我國建設良好的金融環境,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關鍵詞:勞動經濟學;消費金融;發展策略
引言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并呈現逐漸上升態勢,我國的經濟增長長期依賴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我國的經濟結構存在不合理性。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的經濟結構的不合性問題凸顯,受到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并結合我國的國內經濟形勢,我國政府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措施,通過拉動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以來刺激總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我國經濟的發展。當前對消費金融的力量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為能夠更好的對消費金融分析和研究,從勞動經濟學角度出發,并提出一些實用的對策。
1 勞動經濟學簡介
勞動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個二級學科之一,以研究對象為勞動力市場現象及其所引起的自由配置,具有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的雙重屬性,其研究方向為勞動力市場與收入分配理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力資源經濟活動分析,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勞動經濟學產生的背景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產生并發展的[1],勞動雇傭涉及勞動問題日益突出和勞工運動不斷發展,到19世紀中葉,勞工政策出現,用以保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溫度,到20世紀初,專門研究勞動和勞工問題的經濟學問世,此后,西方勞動經濟學有了較大發展,但蘇聯的勞動經濟學形成晚于西方。新中國成立前,勞動經濟學在我國已經得到傳播,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借鑒蘇聯的勞動經濟學,并在50、60年代,我國高等院校開始了對勞動經濟學的研究,直到現在我國勞動經濟學取得了長足發展。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的勞動經濟學研究主義內容進一步細化為:勞動力在生產、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勞動就業、勞動力的宏觀及圍觀管理、工資、勞動保險中的經濟問題、勞動效率。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兩種: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實證研究是通過提供實在、有用、精確的方法,來研究問題本身;規范研究是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來研究說明問題。
2 消費金融概念
消費金融是金融和經濟學中一個新興的重要研究領域,廣義上可以理解為與消費相關的所有金融活動[2],金融實質上是指對現有資源進行生產與消費,而消費金融就是金融中的消費環節。消費金融是向消費者提供的現代化金融服務方式,主要是通過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與企業金融不同,消費金融服務的消費者個人,是自然人,自然人既是勞動者也是消費者,而不是企業法人。消費金融的業務方面眾多,包括個人消費品貸款、信貸資產轉讓、發行金融債等。
消費金融研究的內容不僅僅是簡單的消費問題,實際上消費金融還與消費主體所處的金融環境有著密切關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市場為消費者提供的金融產品、工具、技術和金服務;二是國家政府建立和管理金融市場,并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來進行規范,消費者的金融決策也受到國家政府稅收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體系、退休金體制的影響。
因此我國在分析考慮與消費相關的金融問題時,必須考慮到金融環境、金融市場多方面,這樣才能得到綜合全面地結論。
3 勞動經濟學視角下的消費金融特性分析及發展策略
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的經濟發展嚴重的沖擊,世界各國都逐漸意識到消費金融對于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我國也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來刺激擴大內需,我國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表示,允許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樣一類新型金融機構,是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需要。在金融危機產生的影響下,加之在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期,消費可以作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消費金融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消費的需求,也可以起到促進國內消費,消費金融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人口結構、消費者喜好、國家經濟政策、家庭經濟收入等方面,因此消費金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3.1 我國當前消費金融特點
近年來,在我國消費金融成為金融企業競相追逐的方向,在我國政策鼓勵和扶持下,我國消費金融發展迅速,消費金融為個人和家庭提供消費貸款服務,具有小額、無抵押、無擔保的特點,由于其便利性,為廣大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配套服務,刺激居民消費,這不僅有利于我國消費轉型,也提高了民生,更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
(1)消費金融參與的機構種類多樣
正是由于我國國家政策制度的鼓勵和扶持,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推出金融消費產品搶占金融市場,主要包含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電商、P2P、網貸等,形成多樣競爭格局,各類消費金融市場主體積極創新,尤其是像電商、網貸等,積極推出特色業務,細分市場,積極搶占消費金融市場份額。
(2)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大
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已發生改變,加之國家政策的引導,消費金融注定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而且消費金融對于傳統的金融服務來說具有拉動消費,提升資金有效配置。
(3)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市場
為了完善消費金融體系,電商、P2P等積極尋求線上線下互動模式,實行差異化的業務模式,就目前而言,消費金融業務的種類主要有兩類:一是依托零售商,根據消費的環節提供相應的服務;二是自建渠道經營現金貸款,此類貸款風險較高。
3.2 勞動經濟學視角下發展消費金融的意義
(1)消費金融優化了金融信貸資產結構
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豐富了金融信貸結構[3],消費金融機構提供多樣的消費金融產品,各類金融機構參與,目前我國的金融信貸主體主要是以商業銀行為主,消費金融公司作為補充,電商、P2P 網貸款、分期購物平臺等積極推出消費金融產品,可以促使金融信貸資產的優化,為廣大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
(2)消費金融為生產需求之間構建動態平衡
金融危機后,我國生產過剩問題及其突出,就我國目前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生產日益擴大,但消費跟不上去,就會造成供大于求,生產過剩現象,發展消費金融可以刺激消費者的消費,實現供需平衡。
(4)消費金融可以平衡并提升廣大居民消費水平
消費金融可以促進收入穩定的勞動者預先消費,既能提高當前生活水平,又不會影響未來生活,同時消費金融提高了人們的消費能力,使人們的消費觀念、習慣發生改變,人們更加文明、智能進行消費。
3.3消費金融發展策略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自己的國情,未來使消費金融快速穩定的發展下去,需要不斷完善我國的消費金融系統,從我國國情出發,并基于勞動經濟學,提出以下策略。
(1)完善消費金融相關立法
為形成消費金融市場良好的金融環境,完善消費金融相關立法時至關重要的。今年來我國也有一些相關法規出臺,消費金融系統體系基本形成,但在消費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仍需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或完善,為居民的提供安全穩定的消費環境。
(2)完善征信系統、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鑒于消費金融是為個人或者家庭提供的小額、無抵押、無擔保的貸款,所以完善信用系統,才能保證消費金融能夠平穩的發展下去。同時對消費金融產品的合理性進行研究,即能夠讓金融機構盈利,又要考慮到消費者都能夠承受信貸壓力,避免消費者權益受損,保證其合法權益。
(3)提高消費者消費水平
要想消費金融發展,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則是至為關鍵,國家可以通過政策制度實施,調整稅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保障制度、退休金制度等,使居民敢于消費、樂于消費,提高居民消費信心。消費金融可以促進消費者提前消費,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4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不斷調整,在國家政策鼓勵和相關制度扶持下,消費金融日益快速發展,同時我國消費者也逐漸接納了消費金融的觀念,并在勞動經濟學的基礎下,分析了我國消費金融的特點,并論述了消費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必要性,提出了消費金融發展策略,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經濟結構轉型提供參考建議。
參考文獻:
[1]李瓊.勞動經濟學研究的新進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35):113-115.
[2]王江,廖理,張金寶.消費金融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2010增刊:5-7.
[3]楊鵬艷.消費金融的理論內涵及其在中國的實踐[J].經濟問題探索,2011,(5):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