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允波 孫杰利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企業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引進現代化裝備。企業對具備創新能力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增加。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因此,技工院校教師教只有提升教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養具備創新能力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
關鍵詞: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綜述
一、研究背景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加強職業教育科研教研隊伍建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技工院校學生創新能力進培養有待加強。筆者通過對廣西區內南寧、柳州、桂林三市共5個大型國企和2個大型民營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生創新能力進行調查,結果顯示:4個國有企業及1個民營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為一般,1個國有企業及1個民營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為差。因此,通過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來促進學生創新能力進的培養顯得尤為迫切。
二、概念的界定
不同學者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界定有所差別。教師教科研能力是指教科研能力是一個人在其所從事的專業中以科學的思維和適當的方法對未知領域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 它是一個人專業知識深度和廣度的綜合體現。科研能力一般包括五個方面,即文獻檢索能力、信息接收加工能力、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撰寫研究論文和科研報告的能力,其核心是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能力。教師教科研能力可以通過論文撰寫數量及發表刊物的級別、教研成果參加評選數量及課題申報立項級別及結題率等方面得到反映。 本研究中教師教科研能力是指教師撰寫與發表論文、課題立項申報、參與項目研究、教具制作、技術研發、發明創造、參與企業技能攻關的能力。
三、研究文獻分析
在中國知網輸入主題“技工院校 教師教科研能力”,搜索到僅有9條結果。其中碩士論文1篇,期刊7篇,會議1篇。在中國知網輸入主題“加強高級技工院校 科研管理工作”,搜索僅有4條結果。在中國知網輸入主題“加強高級技工院校 科研管理工作”,搜索僅有4條結果,均為期刊。以上兩個主題搜索到的13篇文獻,時間分布看2008年1篇,2013年1篇,2014年1篇,2015年5篇,2016年2篇,2017年3篇。
四、研究內容
(一)教師教科研能力區域差異。 曹鳳仙(2017)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對區域之間對技工院校教科研能力現狀進行研究。研究指出技工院校教科研能力區域之間不均衡,國內職業教育發達的廣東省、江蘇省的技術開發成績突出,特別是廣東省技術開發成果占據了半壁江山,數量遙遙領,西部地區與廣東省、江蘇省差距明顯。
(二)教科研能力提升影響因素的研究。張韜(2015)、黃偉強(2015)、任艷軍(2016)、曹鳳仙(2017)對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1.發表論文數量與參與課題研究之間存在相關性。張韜(2015) 用實證研究方法對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影響因素和相關分析性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指出,教師發表論文具有重要的作用,發表論文數量越多,參與課題研究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具有正相關性。
2.師資來源多樣化。曹鳳仙(2017)對技工院校師資來源對科研能力制約成因分析。在研究中指出職業教育欠發達省市教師層面存在科研意識淡薄,氛圍不濃,企業引進的能工巧匠及留校任教的教師存在知識結構欠缺,直接導致了不少技工院校的教師在科研的工作開展上困難重重,力不從心。
3.體制機制存在不足。黃偉強(2015)、曹鳳仙(2017)、任艷軍(2016)對技工學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機制存在不足進行研究。任艷軍(2016)對技工學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機制存在三個制約。一是受思想認識的制約,存在績效工資不與教科研工作掛鉤狀況,果導致有教師認為科研工作“做不做都一樣,做多做少都一樣”,挫傷了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二受師資因素制約,教師教學或學生管理任務等任務比較繁重,從事科研工作受時間及精力約束。三受管理經驗的制約,具體表現有:具備科研能力的教師在人力資源開發上不足;科研經費的管理欠科學,經費審批手續過于煩瑣,存在項目負責人合理支配經費使用權缺失等現象,造成經費使用上的不方便;技工院校沒有把科研立項納入發展規劃中,導致隨意性強,考核不到位,存在立項與管理脫節的現象。曹鳳仙(2017)作者從學校微觀層面進行剖析學校資源和制度二個維度進行深入研究。黃偉強(2015)在研究指出:缺乏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的保障條件和措施是影響技工院校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王韶明(2008)研究指出高級技工院校科研存在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科研工作定位不明。
4.意識因素產生影響。張韜(2015)、王韶明(2008)技工院校教科研意識進行研究。張韜(2015)在研究中指出:參加教研成果評選獲獎機會與參與課題研究次數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參加教研成果評選獲獎對課題研究作用的態度產生積極影響;同時研究發現,有超過60%的教師認為撰寫和發表論文存在在一定程度功利和浮躁心態。王韶明(2008)研究指出高級技工院校科研存在工作基礎差、科研意識淡薄現象 。
(三)提升教科研能力途徑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促進提升教科研能力的途徑和策略進行探索,從不同視角提出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但歸納起來大多都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1.落實責任,明確職責。楊曉春(2014)從落實責任,明確職責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的進行研究。提出加強領導,為教科研工作提供組織保障,把教科研工作列入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教科研工作的領導;建立教科研機構落實人員人負責教科研工作。
2.加強校企合作。王韶明(2008)、張韜(2015)、黃偉強(2015)、曹鳳仙(2017)對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進行研究。王韶明(2008)研究中提出以兼職教師為紐帶將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帶到學校來, 共同討論研究。充分利用好集教學、科研、產業于一體的實訓基地, 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研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拓寬經費渠道, 完善科研經費資助辦法,建立健全科研經費資助機制。張韜(2015)研究中提出重視發揮校企合作的平臺作用,把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變成學校教科研工作切入點之一。黃偉強(2015)提出加強校企合作,促進成果轉化借助科研交流平臺,促使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曹鳳仙(2017)在研究中提出,營造科研環境,創新管理機制,優化資源,加強校企合作,為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創設條件。
通過校企合作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可以拓寬教師教科研視野,發揮學校服務社會功能,使學校教科研工作成為校企合作動力的源泉。
3.完善激勵機制與加強引導。王韶明(2008)、黃偉強(2015)、張韜(2015)、曹鳳仙(2017)通過完善激勵與引導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進行研究。王韶明(2008)研究中提出合理配置資源, 建立健全教師科研業績考核制度, 將教師的科研業績納入到業務考核體系中,徹底改變重技能、輕科研的教學模式。同時,建立學科帶頭人制度, 發揮校內外專家和學科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黃偉強(2015)提出健全激勵機制,促使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張韜(2015)研究中提出提高教科研意識、中青年教師培養、教科研團隊打造、應用型研究方向引導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曹鳳仙(2017)提出獎懲結合,完善評價機制,提高科研實效。
4.處理好教科研與教學關系。張韜(2015)、李靜(2016)、曹鳳仙(2017)通過處理好教科研與教學關系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張韜(2015)研究中提出在研究中提出技工院校通過增加一定數量的院級課題立項,創造教師的教科研能力鍛煉機會,進一步精簡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使得教師可以從繁雜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輕松投入教科研工作;教師從實際工作中找應用型研究課題,通過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把研究與工作融為一體,形成工作與研究相互促進局面。李靜(2016)對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臺的構建進行研究,提出校內外實踐教育為基地搭建實驗教學中心的教學平臺系統構建、以實驗教學為中心和科學研究基地為中心的“三位 一 體”實踐教學平臺。曹鳳仙(2017)在研究中提出立足教學實踐,提升科研能力。
四、研究結論
技工院校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研究沒有得到社會足夠重視和關注。綜合以上分析,總體上看,技工院校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一)微觀層面研究居多,宏觀研究不足。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教師教科研能力區域差異,師資來源多樣化、體制機制存在不足、資金配置、時間統籌、科研意識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對策和建議研究中提出了落實責任,明確職責,加強校企合作,培養教師科研意識,完善激勵機制與加強引導,處理好教科研與教學關系方面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單從政策層面研究技工院校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研究顯得單薄。
(二)理論研究居多,實證研究較少。從文獻資料統計來看,對技工院校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研究仍以理論層面的探討為主,許多研究成果著重于從理論上分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面臨問題、原因和對策,實證應用研究明顯不足,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建議,但缺少實踐數據的收集及實施效果分析和驗證。有必要加強實證調查研究,對所提出方法策略在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工作中進行實施,對實施效果進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為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提供實踐經驗,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可資借鑒的理論依據。
(三)專門性研究不足。今后應對技工院校教師課題立項申報、參與項目研究、教具制作、技術研發、發明創造、參與企業技能攻關的能力的提升進行專題研究。
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需要宏觀體制機制作為保障,社會輿論宣傳,學校層面創造環境和條件,以及教師自身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楊曉春.加強技工院校教科研工作途徑探索【J】.職業,2014:12-15
【2】張韜. 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調查與分析—— — 以廣州市某技師學院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 2015.10:33—35
【3】李靜.利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臺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J】.亞太教育,2016年02期;29
【4】黃偉強.探索提升技工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的途徑【J】.職業,2015年18期:69—70
【5】王韶明.加強高級技工院校科研管理工作【J】.山東勞動保障,2008.7:.30_31
【6】臧勇 ,曹美娟;加強科研管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A】;“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優秀論文集(中策)”(C):2015
【7】任艷軍;技工學校開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難點研究【A】;“決策論壇——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6
基金項目:2016年度中國職協立項研究課題“技工院校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608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