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升 李侃權
摘 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是我們水產工作者和養殖戶共同研究的課題,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養殖飼養成本,達到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是大家的共同目標。本文作者通過幾十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山區中草藥防治魚病的經驗,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中草藥;魚病防治;探討
山區中草藥資源非常豐富,不僅品種繁多,而且數量也非常大,是防治魚病的天然“藥庫”。開發中草藥防治魚病潛力大,前景好值得倡導。
一、中草藥防治魚病的常用方法:
1、浸泡法。將采伐到新鮮的中草藥捆扎成把,堆漚在進水口處讓其藥液慢慢流出,達到防治魚病的效果。如:每畝魚池平均水深1米用鮮苦楝樹枝葉15--20公斤扎成捆,浸泡池中7一10天換一次,連續3一4次;對治療魚類因車輪蟲,隱鞭蟲,錨頭鳋等引起的病有良好的效果。
2、 潑灑法。將采伐到的中草藥果或根切碎、曬干;然后按比例放水用燜火煮沸后再煎熬10—15分鐘,將藥煲出味后連渣帶液全池潑灑。如:每立方池水用2--4克(干)的五倍子;把它搗碎后加水煎汁 (按1公斤五倍子加4公斤清水的比例煮,煮開后熬15分鐘),連渣帶汁全池潑灑。對防治青、草魚的細菌性爛鰓、赤皮、白皮等病都有良好的作用。
3、投喂法。將中草藥搗碎或煎成汁與飼料拌和投喂的方法。如:每50公斤魚用大蒜頭250克搗爛后加10克食鹽拌2公斤飼料,混合投喂連續3—6天;或用菲菜5公斤切碎加100克食鹽充分攪拌,然后投入食臺上連喂3—6天可有效地防治青、草魚的腸炎病。
二、中草藥防治魚病的效果特點:
1、特效性。采用中草藥防治魚病,有時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藥治療魚病有其獨特的療效。例一:平遠縣甲魚養殖場有口面積2畝均1.5米深的池塘,養有體長6—8厘米的淡水白鯧魚苗2萬尾,2016年11月10日發現該塘的魚苗有許多游泳遲鈍,浮于水面,集群繞池;病魚體表出現大量粘液,在水中呈白色狀,撈出后見體表與口內部有許多白點;病魚不攝食。是典型的小瓜蟲病癥狀。我們開出處方,按每畝水面均1米深用100克干姜片加入250克干辣椒計算(煮法:先將干姜片再加2公斤清水煮開二次后,再加干辣椒粉熬10分鐘);然后,連渣帶汁兌水10公斤全池均勻潑灑,每天一次,連續2天的辦法治療,結果11月14日全池病魚治愈;完全可以取代硝酸亞汞治療小瓜蟲病。再如:每畝水面均1米深用大黃粉2公斤,加水5公斤煮沸后熬8分鐘左右,連渣帶汁兌水全池均勻潑灑,每天一次,連續2天,可有效治療魚類細菌性的白頭白嘴病和爛鰓病,其獨特的效果是目前其它藥物難于取代的。
2、無禁忌性。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中草藥對某種魚類在適量范圍內忌用(或使用非常敏感)的報導。如:放養了淡水白鯧魚苗的池塘,禁用有機磷類藥物殺蟲;但可用大茶葉(胡蔓藤),每畝用30—40公斤,扎成數束散放在塘中,一星期后大部分蟲可殺死,且對其它魚類無影響。
3、無抗藥性。天然中草藥以其獨特的抗微生物和寄生蟲的抗菌、驅(殺)蟲的作用機理,不易使水生動物產生抗藥性。例二:我縣上舉鎮一農戶,有口面積約400平方米水深均1.0米的池塘,養有400只平均個體400克的甲魚,2016年6月15日突然發現有個別甲魚不食不動,伏于食臺或岸上;撈上檢查發現病甲魚在背、腹等處長出1—2個膿包;有個別膿包較大,表皮脹破,黃白色的內容物散落于水中,留下一個空洞。是甲魚癤瘡病的癥狀,我們要求養殖戶:首先在養殖池中用松樹枝葉每10—15公斤捆成一把(每畝水面均1米深用30—40公斤),放入池中漚水;其次,用新霉素每日20—40毫克/公斤體重,拌飼料分2次投喂,連續使用3—5天。結果一星期后治愈此病。
三、中草藥防治魚病成本低、取材方便 山區水產養殖戶用中草藥防治魚病其成本比用市場上所購的漁藥要低許多。例三:平遠縣黃花陂種養場有一口面積8畝水深均1.5米的家魚池塘,2017年7月28日發現有個別鰱、鳙、鯽、鯉等魚頜部、口腔、鰓蓋、體側和鰭條基部局部輕度充血,食欲減退;有些病魚眼球突出,去皮肌肉充血,腹腔內有黃色腹水,腸道內充氣且含稀粘液,鰓色淺。初步診斷是細菌性敗血病,我們開出處方要求養殖戶:以每畝池塘水深均1米計,取干煙葉100克,加入1.2公斤的開水,浸泡6—8小時后,兌水全池潑灑(每次量),每天潑灑一次,連用3天,結果8月3日病魚大部份治愈;其成本價不過5.0元/畝。而同樣的池塘用商品漁藥制劑,如用強氯精或漁用出血停等其成本要10.0元/畝左右;使用成本高出50%。而且山區各地中草藥到處都有,不用專門到市場上購買,省錢又省工。
四、中草藥防治魚病安全、毒副作用小
中草藥具有天然性。它的化學成份雖然很復雜,但這些成份大多保持了各種成分結構的自然狀態和生物活性,這些物質原本就是地球上生物機體的組成和維持生態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質,因此保持了其天然性。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中用于魚病防治,大多數殘毒和副作用都小。如:大葉桉、馬尾松、馬齒莧、燈心草、魚腥草、野菊花、蒲公英等只要按其安全的量浸泡使用,至今都還未發現有不良發應的報導。
中草藥也具有多功能性。每種中草藥具有數種甚至上百種的微量元素組成,除易測出的常規有效成分外,還有尚未測出的未知元素和生物活性成分。如中藥黃芪所含的微量元素就有14種之多,按藥效學的構效分析:一種成分產生一種作用而言,天然中草藥的多功能性就不言而喻了。實踐證明:中草藥在水產養殖業的應用,確實具有化學合成藥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可避免化學合成藥的各種弊端;其殘毒少、副作用小,對人體健康無不良影響的特性,是以后發展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應用的一個方向。
五、中草藥防治魚病的存在問題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具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
1、缺乏科學、統一的標準作為指導漁藥生產的依據。
2、藥性較慢。尤其是用浸泡法治療魚病,待中草藥的藥液浸出后才開始生效,需要一定的時間。
3、易妨礙捕撈操作。中草藥用浸泡法防治魚病,容易在池塘中留下殘樹枝冠,影響捕魚作業;所以使用樹枝葉浸泡來防治魚病的養殖戶,必須捆綁好樹枝和勤撈殘渣,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中草藥預防魚病既可少花錢、少耗工,又可減少魚病的發生,具有現實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