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軍
【摘要】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比例。對學生而言,作文如同猛虎一樣,有的學生是無話可說,有的學生是話不知道該如何說,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寫作資源的匱乏。簡單講就是閱讀積累不足,或者是難以將積累轉化成為寫作素材。而大語文觀下讀寫結合教學,則有助于解決這些難題。本文從讀寫結合出發,主要就如何通過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展開探討。
【關鍵詞】大語文觀;讀寫結合;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大語文觀,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從多處學語文,教師從廣處來教語文。亦即將課堂教學拓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和他們的生活進行有機結合,教師則將教語文和教學生做人進行結合。從這里來看,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和積累。而大語文觀下的讀寫結合,則能為學生積累素材提供更加廣闊的途徑,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中學生寫作難分析
通過和學生的交流發現,他們在寫作過程之中的難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不能夠很好地表達出來,不知道從何下手,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還有的則是雖然腦海中有想法卻不知道該寫什么;不了解寫作技巧,對于寫作方法也不清楚;缺乏寫作興趣,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應付,作文之中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很多中學生平時很少參加社會實踐,生活經歷也較為缺乏,接觸的社會面也不寬,這就導致了他們很難積累素材,而這也是與大語文觀所提倡的精神相悖。
二、讀寫結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廣泛閱讀,積累素材
從學生實際而言,雖然每個學生都在學校接受了同等時間的語文教育,但是每個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有著很大的差異。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學生閱讀量的匱乏是導致學生寫作困難的主要因素,更直接影響了語文的教學效率。當前,教師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指導學生閱讀廣泛化、增強學生閱讀量上。而在大語文觀下,學生的閱讀素材來源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學生可以讀名著、讀廣告、讀電視劇臺詞、讀說明書,可以從圖書角閱讀,可以從網絡上閱讀,也可以在讀書沙龍中閱讀。而作為教師,則要指導學生哪些內容應該讀,哪些不應該讀,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判斷力。當學生在閱讀時發現喜歡的字詞、語句等可以將其摘抄記錄下來,以后寫作時可以運用,有效做到讀、寫的融洽結合。學生讀寫能力的高低與是否重視學生廣泛閱讀有極為重要的聯系,學生閱讀量越大,其讀寫能力也就越強。
(二)關注生活,記錄真情實感
大語文觀強調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帶領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景,仔細觀察人情風俗、熟人瑣事,引導學生模仿范文寫作技巧,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抒發個人真切的感受,喚起學生實實在在的作文興趣,更加容易接受并產生寫作興趣。比如在朱自清《背影》中,文中有對作者慘淡家境的描述,有對作者傷感落淚心理的描寫,有對作者車站送別時遠望背影時心情的描寫,更有對作者真實情感的抒發,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聯想自己的父母、親人,捕捉生活的點滴,從而能寫出更加有真實情感的作品。
(三)巧妙轉化,激發活力
不僅是學生,其實所有人閱讀、學習的文本都是作者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予以加工后的產物,作者將自己的觀點融入事件中并以文字的形式傳達給世人。文章與人都是一樣的,都具有多面性,換個角度去觀察則會發現不同的地方。對此,教師應對教材中的閱讀文本予以充分利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通過不斷轉化角度來挖掘寫作資源。比如《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我”(魯迅先生)是文中涉及的兩個主要角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藤野先生、魯迅先生的角度來分析本篇文章。從藤野先生的角度來講,他所做的一切都充分體現了他作為一個教師的責任感,也就是希望中國能有新的醫學。而從魯迅先生的角度來講,他是學醫的,在學醫的過程中與日本青年發生了一些沖突到最后的棄醫從文,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的責任感,也充分喚醒了國人、喚醒中華民族改變祖國命運。上面從兩人的角度來對文本進行解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個角度來進行解讀,比如責任,現實生活中期盼多是責任的起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責任轉化為期盼,這樣學生就能夠從同一篇文章中獲得兩種不同的寫作素材。
(四)開拓創新,激發思維
初中作文讀寫結合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開拓創新,發散思維,引發學生展開聯想。教師在確保學生掌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想象、探究,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局部進行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比如在古詩閱讀欣賞中,引導學生在古詩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續寫、擴寫等。例如在《木蘭詩》的賞析中,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為學生播放尚雯婕演唱的《木蘭詩》,激發學生興趣,并對《木蘭詩》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并在閱讀之后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的“木蘭詩”。
三、結語
總而言之,大語文觀背景下,讀寫結合訓練應沿著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創新拓展,發散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想象、聯想能力,在高效閱讀、寫作練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安振梅.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4).
[2]梁云堂,趙景宇.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