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技術技能學習需要和職業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決定于、制約于、服務于社會主要矛盾。本文通過分析2017年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中等職業教育)的獲獎單位、獲獎學校地域分布、不同類型學校獲獎、獲獎項目類型、第一承擔人職務背景的相關情況。分析中等職業教育29項獲獎作品,總結分析了廣東省近兩年教學改革發展情況與趨勢,提出了縮小職業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幫助地方職業學校發展、促進公辦、民辦學校和混合所有制學校協同發展、發揮示范學校的龍頭作用,專家指導教學成果提升、促進普通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創新,加強對專業帶頭人及優秀骨干教師培養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 廣東 中職學校;教學改革 不平衡不充分發展
前言:本文選取了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中等職業教育)中29個項目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這些項目的梳理和總結,分析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現狀,并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獲獎學?;靖艣r
1.廣東省中職學校地區分布
廣東省目前共有中職學校約617所,分布在全省20個市內,分布情況廣州市和湛江市的中職學校數量明顯多于其他各市,學?;鶖递^大。其他省市均有中職學校的設立,從整體上來看,整個廣東省中職學校的發展呈良性狀態,中等職業學校數量較多,體現出黨和政府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
2.獲獎學校地域分布情況
2017年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中等職業教育)特等獎1項,一等獎14項,二等獎14項。一等獎集中分布在廣州市、佛山市和東莞市等經濟發展較好的珠三角地區,20個市包括特等獎在內15項分布在6個市當中,表明6個市教學改革力度較大,成果豐富。二等獎14項分布在6個市當中,和一等獎分布情況大致,較為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區。其中以廣州市作為典型代表,一二等獎獲得13項,表明廣州市教學改革走在全省改革的前線,成果豐碩。
二、教學成果獎獲得學校其他情況
1.不同類型中職學校獲獎情況
在獲獎的29所學校當中,全部為公辦學校,私立學校未得任何獎項。在獲獎學校中,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17所,占所有獲獎學校中58.62%,廣東省示范學校4所,占所有獲獎學校中13.8%,國家級示范學校7所,占所有獲獎學校中24.13%,其他一所高校也參與到其來進行研究探索。其中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獲得教學成果獎項遙遙領先于其他類型學校,表明該類學校教學改革力度較大,教學成果豐富。29所學校中其他一般學校未獲得獎項,成果缺乏。
2.獲獎項目類型
從獲獎類型來看,人才培養模式所占比例最高,為38%;辦學體制機制最少,為4%;專業建設占10%;課程改革與發展占24%;教學改革占17%;課程應用軟件開發占7%。廣東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主要是沿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主線,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為引導,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課程應用軟件開發、專業建設為副線,努力提升辦學質量,促進專業發展,開展校企合作,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與發展。
三、現狀分析
(一)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1.發展不平衡問題
第一是區域內發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區學校辦學水平高,特等獎、一二等獎都集中分布在廣州、珠海、深圳地區,20個市中,粵東粵西粵北13市未獲得任何獎項。由于廣東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導致非珠三角地區辦學條件、科研能力跟不上珠三角地區。非珠三角地區未獲得任何獎項,與一二等獎獲得13項的廣州市相比較,懸殊較大。
其次是校際與城鄉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這主要表現為國家示范性和重點職業院校發展與非示范與非重點院校之間的不平衡,29個獎項中,17個獎項是屬于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省屬中職學校與非省屬學校(包括地級市屬院校和縣屬學校)發展的不平衡;省會城市職業教育與地級城市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獲獎學校中屬于廣州市的達到13所。
第三是學校類型分布不平衡,廣東省民辦中職學校在該次教學成果獎中未獲得任何獎項,應該多關注關懷民辦學校的發展。2010年我國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蒲袛盗颗c目前廣東省存在的民辦學校數量不相匹配,要促進民辦學校提質。國家級重點學校發揮其中堅力量,教學成果遙遙領先。
2.發展不充分問題
第一,職業教育內涵發展不充分。這主要表現為有些地方的職業教育還停留于規模發展階段,外延擴展沖動依然強勁,而對于質量和內涵建設重視不夠,重技能訓練輕育人、重硬件建設輕軟實力提升的現象還很普及。很多中職學校辦學特色不鮮明,專業建設雜而全、品牌意識不夠。
第二,職業教育認識上不充分。通過近些年的努力,職業教育的地位和社會認同已大大提升,吸引力與日俱增,但于此相對的是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仍然大行其道。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偏差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二)目前教學改革亮點
1.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主要方向
教學成果獎獲獎類型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如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的“分層次,多形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將學校工科特色進行提煉升華,從理論上進行創新。表明中職學校現在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較多,廣東中職學校發展有一條清晰的道路,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課程改革、專業建設、課程軟件應用開發、辦學機制體制改革為輔助,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內涵建設與發展。
2.行政力量推動教學改革
通過統計,該次獲獎中,中職學校校長、副校長參與度較高。學校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學成果的關注,行政力量的參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29所獲獎學校當中,10所學校有校長、副校長參與,11所是專業帶頭人所主持。表明中職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注重行政力量的參與,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中,有上層的支撐,為理論落地進行實踐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溫床。
四、發展建議
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規模偏小、投入偏低、條件偏弱,導致質量偏差。要實現教育的平衡發展,滿足國家完善人力資源和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優質教育需要,就應該繼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1.縮小職業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幫助地方職業學校發展
我國目前的體系和經濟規模,決定了我國必須要有完整的經濟體系、科學文化體系、職業崗位體系和就業體系;也決定了我國要有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以對應完整的職業崗位體系。職業教育設置的專業需要覆蓋所有技術技能工種和崗位,職業教育學生必須達到足夠的規模。
各級政府要從辦人民喜歡的職業教育出發,重視職業教育的區域差異。從統計數據來看,職業教育發展地區存在差異性,那么教學失衡的現象將普遍存在于地方職業學校。教學滯后、教學缺失的出現,適應不了教學自身發展的需要,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無法接受正常的職業教育。通過政策扶植、財政幫助等增加投入的方式來扶助粵東西北地區學校的發展;同時,重點扶植與當地產業相關專業、與高職對接升學專業。在推進粵東西北職業學校整體發展的同時,重點發展部分專業和學校,發揮模范作用。另外,還需要注意同個地區學校發展的差異。
2.促進公辦、民辦學校和混合所有制學校協同發展
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供給側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廣東省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為121所,在該獎項中,獲獎學校均為公辦學校,公辦學校的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相對而言,民辦學校、混合所有制學校教學改革顯示出無聲無息的狀態。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我國未來民辦教育的發展方向,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推進民辦中職學校的發展,對促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義。中職學校辦學較為單一,導致職業院校經費不足、雙師型師資緊缺、教學設施設備陳舊、市場化管理理念滯后等,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利用混合所有制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企業、行業、社會團體以及個人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可以有效激發社會力量投資、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破解職業教育經費不足、師資短缺等瓶頸問題。
3.發揮示范學校的龍頭作用,專家指導教學成果提升
在數據中顯示,所有獲獎學校都是廣東省重點和國家級重點學校。歷年獲獎情況來看,示范級學校起到了龍頭作用,示范學校對省級、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貢獻率很高。在廣東中職教育改革發展中,重視重點職業學校的發展,繼續支持該類學校開展教育創新和改革工作。發揮示范學校的領頭作用,指導其他地區中職學校的發展。地方中職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有實踐經驗而無法升華成為教學上的科研成果,要實現獎項上的零突破,需要相關職業教育專家來進行指導。有關教育部門可以規劃組織有關專家組來進行指導,幫助中職學校優化材料,突出亮點和特色。有針對性的引導、扶植,使廣東中職教育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大多數中職學校關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的探索,是提升人才質量的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對中職學校的內在要求是,把教學成果獎的理論轉化為實際,在實踐基礎上生根發芽。提升職業教育的科學性,把理論和實踐、理論創新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通過實踐不斷修正理論、完善理論、驗證理論。
4.促進普通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創新,加強對專業帶頭人及優秀骨干教師培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辦教育永恒的主題。這次獲獎成果中,沒有一般學校獲得獎項。一般學校在實踐中要注重反思,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將教學實踐轉化為成果。
行政力量參與教學改革有利于教學改革與教育成果向實踐轉化,在從教學改革實踐與理論升華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行政力量的參與,更加需要一線優秀教師的積極配合。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設、班主任技能大賽的舉辦、文明風采活動的開展等等,適當讓青年教師參加比賽鍛煉自己。同時,給青年教師、專業帶頭人更多的機會承擔課題,讓他們在新的環境中,不斷面臨挑戰,調整提高,同時增強其自身的素質。
五、總結
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宏觀層面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反映到微觀辦學層次則會有特殊性體現出來。具體來說,在微觀辦學層次也就是在中職學校辦學過程之中,由于面對的范圍不同、承擔的職能不同、實施的措施有別,在目標一致、相互促進相互達成的前提下,中職學校所面臨的或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與宏觀問題是有差異的。在學校辦學的過程中,要多吸取各方面的經驗,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廣東中職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17年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的通知[Z]粵教人函〔2017〕108號
[2] 王濤濤.廣東高職教學改革的現狀與趨勢——以2014年國家和廣東省教學成果獎(高等職業教育)為分析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30):53-58.
[3] 石鷗著.教學病理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4] 馬君.未來需著力解決好職教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J].職教論壇,2017(32):1.
[5] 趙偉.新時代職業教育主要矛盾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49-56.
作者簡介:李理,湖南益陽人,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職德育。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基金項目:2017年廣東省大學生攀登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類,“廣東中職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貢獻度調查與研究”(pdjha0290),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