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
【摘 要】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成為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wù)。對此,本文筆者結(jié)合自身工作實踐經(jīng)驗,對小學生活化作業(yè)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
生活是一切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特別是小學作文,從生活著眼、從生活出發(f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一、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為寫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其學會觀察,有利于學生認識生活,積累素材。以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習題四”中的要求為例:走出校園,到公園里去,到田野去,觀察迷人的秋景,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或者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選擇一處景色寫下來。教師在要求學生寫這篇作文前,可以提前一周讓學生把準備工作做好,讓學生對自己身邊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走進田間,到郊外和公園中進行觀察。在學生觀察景物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其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可以對這處景物晴天的樣子進行觀察,也可以對那處景物在雨中的情景進行觀察,還可以按照早、中、晚的順序進行觀察,鼓勵學生養(yǎng)成隨時記錄自己所觀察事物的習慣,進而積累更為豐富的素材,以便于更好的寫作。
二、習作“生活化”,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上這樣的麻煩:讓學生寫一件難忘的事,或描述一種景物,他們總是皺起眉頭說:“沒有東西可寫。”是不是他們的生活中真的沒有什么值得寫的呢?不是的,是他們沒有留心觀察,不用眼睛去看,不用心去體會,怎能感受到它的美好?“生活化”習作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手觸摸、用耳朵聽、用口交談、用大腦思考,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的滋味。“生活化”習作最基本的理念是:生活的空間有多大,習作的空間就有多大。這樣的習作打破學科界限、課內(nèi)外界限、時空界限、現(xiàn)實和幻想界限,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謂是“無拘無束”的。這樣的習作,學生怎么會沒興趣呢?
三、巧抓課文的精彩語段,隨文練筆,快樂仿寫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注意立足于教材,將文本精彩語言點抓住,引導學生對段落、結(jié)構(gòu)和句式進行仿寫,在隨文練筆中加深理解,強化語感,將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提高。例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教師可以選取課文中的精彩片段進行仿寫,進行隨文練筆。學生們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寫出了諸多優(yōu)秀的句子,如:我看著美麗鮮艷的花朵,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嬌艷欲滴的花朵,在春風的撫摸下盡情開放,給大地天姿添彩;我看著一顆顆小樹,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棵小樹,昂首挺胸,奮力生長……這樣,借助對文本精彩語言點的捕捉,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讓其進行隨文練筆,體驗到仿寫的樂趣,既使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又將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激發(fā)了出來,并將其遣詞造句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
實施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可以把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向生活中轉(zhuǎn)移,讓學生借助觀察和思考,最后借助文字表達出來。使學生得到鍛煉,讓其可以觀察、感悟生活、表達情感等,使他們將生活的美好發(fā)現(xiàn),感受寫作的快樂,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激發(fā)出來,立足于此,實現(xiàn)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寫作質(zhì)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郭利芳. 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淺談[J]. 神州,2012(2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