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摘 要】 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重要學科之一,教師要采取生活化教學方法,保證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讓學生愛上數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幫助學生輕松理解數學知識。本文將結合作者多年實際教學經驗,介紹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將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出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這要求教師科學合理地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要重視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用多種形式展現出來,以此吸引學生的目光,促使他們全身心地參與進來,在快樂、有趣的氛圍中理解并掌握知識。例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營造超市購物情境,讓學生了解到需要使用人民幣購買東西,并帶領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虛擬現實生活之中。這樣學生都積極參與,對數學產生了好奇心與求知欲,能夠了解人民幣在社會社會中的功能與作用,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還有效培養了學生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從小樹立起合理使用零花錢的習慣。
二、運用生活案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要將生活案例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問題,既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自信心不斷增強。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知識,并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夠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加有效,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優化教學效果,培養思維能力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為讓學生積累更多數學知識,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設置生活化問題情境,以此激活學生思維,切實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認識圖形》教學中,教師先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圖片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先說前三種圖形面積求法,并猜測如何轉化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接下來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操作驗證,這樣學生將對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作出歸納總結。
四、組織游戲活動,促進學生合作
小學生有著愛玩愛鬧的天性,教師可采取有效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動口和動腦的機會,增強對學生各種感官的刺激。這樣學生才會保持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中,并保證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教師要合理選擇游戲,要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入其中,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和新穎性,學生可以在玩中學,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將迎刃而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達到輕松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對此教師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生活加強聯系,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為學生今后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丹丹.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 中華少年,2017(29):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