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教學的各個層面,當然也滲透到了每節課的練習設計之中。數學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訓練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情境創設要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
2.教學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我創設了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輪得票統計圖(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爾9票),請學生根據統計圖用學過的百分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 問題。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第一,要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準確地把握住知識的重難點,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第二,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有層次、有梯度的發展順序去安排,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愿望,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順利完成基礎層次的練習,嘗到了成功的歡樂。在小組合作中,部分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也順利完成了發展練習。這就能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達到智力的自我最佳發展區,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在學習了表面積之后,我讓學生計算粉刷自己房間的面積,以及所需要的涂料的數量;學習了體積知識后,讓學生借用規則容器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習了比例知識后運用同時同地影長和實物成正比例的知識測量較高建筑物的高度。這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適用性,從而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一刀切”做法無法顧及每個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學生,低年級的對有趣、新奇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高年級的則對有挑戰性等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以趣誘情,把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輕松的發展。
興趣是一種對智力活動有重要影響的非智力因素。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對所從事活動具有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興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傾向,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學生一旦有了數學興趣,就會積極地去實踐,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總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我們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新課程改革下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更應該符合學生的需求,切實發揮課堂練習的功效,與時俱進,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1]楊利珍.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實效性的初探[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4(2):92.
[2]李占宏.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版),2014(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