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伊倫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小學生理解能力及應用能力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錯誤。然而,學生的錯誤并非毫無價值,若教師能夠有效利用錯誤資源,可通過指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來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文章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錯誤資源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錯誤資源對數學課堂教學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如果能夠合理地應用錯誤資源,可有效補充教材內容,提高課堂吸引力,激發學生積極探究與思考問題的興趣,這就使得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變為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1]。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這一課時,教師在讓學生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定理后,就可以創設問題:已知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為4cm和8cm,請問該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看到題目后,覺得輕松極了,快速動筆計算,不一會就有學生給出了答案,但是在展示答案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有的學生給出的答案是三角形的兩條腰的邊長為4cm,底邊的長度為8cm,因此得出的周長為L=4×2+8=16cm;有的學生給出的答案是三角形的兩條腰均為8cm,底邊的長度為4cm,這樣得出的三角形的周長為L=8×2+4=20cm。在學生給出結果后,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兩種答案?到底哪一種答案才是正確的呢?”在教師提出了質疑后,學生們在持續爭論了幾分鐘后,也都得出了統一的觀點,即該等腰三角形的邊長應為20cm。教師利用這樣的錯誤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可以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思維方向前進。
在數學教學中,既然學生出錯不可避免,那么教師就不應該持續強調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而是可以反其道而行,利用學生的錯誤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及主動性[2]。比如在教學“角”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畫角的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構成中,發現一些學生將一個120°的角畫成了80°,對于學生這一錯誤情況,教師可先別急著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可以將錯誤當成“誘餌”拋給學生。在此期間,教師可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畫角過程,接著問學生:“在該同學畫角過程中你能發現什么?”學生們回答:“他畫錯了,因為他在量角器上數刻度的時候數反了。”針對學生這一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的表揚。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再次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只給你一個直角三角板,你可以畫出一個150°的角嗎?在教師提出任務后,學生們紛紛開始畫角,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讓學生對“角”的概念與特征獲得深刻的理解,同時還通過學生的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思維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不但重視學生知識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同時還關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同時充分意識到學生學習中出現錯誤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且有效利用錯誤資源對學生進行指點,將錯點轉變成亮點,訓練學生靈活思維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比如在教學小學數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課時,教師可先導入可以被2、5整除的數,讓學生可以發現數的特征,且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個位數。在此之后,教學可以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很多的學生就認為這些數的個位數應該是3、6、9,為了驗證學生這一看法,教師就舉出幾個數,如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通過這些數字的展示,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進而引發學生的質疑并讓學生跳出思維的限制,這樣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幫助。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初始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生活有重要幫助。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利用錯誤資源,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進而達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1]張巧燕.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儷人(教師),2016(7):42.
[2]馬秀花.變“錯”為“寶”——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