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佳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知識性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地增加,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對外交流語言,其地位也在不斷上升。在英語地位日益提升的現在,社會對英語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尋找新的改革方向,促進英語教育的發展。初中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法沒能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深化。而互動教學的引入,讓師生的關系得到了良性的改變,這一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教與學協調統一的發展過程。文章將探討初中英語互動教學的特點,并提出相關策略來更好地輔助初中英語互動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盡管在對現今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研究后,教育者引入了互動教學這一教學對策來解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但是很多的教師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使得課堂的教學流于表面,并未觸及到其真正內核。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其教學,將教學互動這一核心要求落實好,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的良性教學平臺。
互動式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由知識的傳播者變為知識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改變傳統課堂“填鴨式”的教學狀況。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主動性。教師通過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良態的“雙邊教學活動”,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學會合作和獨立思考,知識的獲取從被動轉為主動。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需要組織不同的課堂活動來促進互動教學有效進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也為教師的業務能力的提升和教學改革探討提供了有效路徑。
1.與新課程教育理念相符
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學校教育要將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課堂上更應該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探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互動教學法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讓課堂的學習氛圍得以改進,師生關系處于和諧狀態,學生的思維在這一課堂上更加活躍,通過一次次的互動學習,培育學生的自信心,在榮譽感和成就感的推動下,學生對英語學習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主動在課外進行英語學習。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和我國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是相適應的,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局面。
2.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互動教學法中學生通過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和生活經歷解決教師下發的學習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考驗了學生的領導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自主探究學習問題,高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變了他們舊的學習觀念,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他們能夠在嘗試的過程中運用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在互動教學法中得到發展,這是傳統教學方法所無法擁有的優勢。
1.利用互動教學法促進學生的興趣發展
現代化的教學不能走傳統的老路,逼迫學生學習,而是應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帶動學習行為。初中生在身心發展上有其特點,教師應該根據其發展特點做出引導,這樣才能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在互動教學法中最主要的就是讓互動行為能夠展開,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相應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互動學習的有效開展。為了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社會相關熱點結合教材知識的方式進行,做好問題的導入。為了更好地創設情境,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制作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點燃學生探究的熱情。課外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也是同樣重要的,并且課外的主動學習能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強化。所以可以利用互動教學法,在教學上鼓勵學生對外界進行探討,激發他們的興趣,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在這種基礎上,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主動的,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跨越國界,認識世界,拓寬知識面,為今后的英語學習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使得知識愈加豐富。
2.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在現代的新型師生關系中,要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師生關系上提倡教師起輔助作用,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放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進行知識探討的時候,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點撥啟發,不進行過多的干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朝著主動和充滿個性的方向發展。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用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教學教材去豐富學生。要滿足這些要求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有從教學的源頭開始抓起,才能更高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變他們舊的學習觀念,促進他們自主學習和思考,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總結知識。這種發散性的教學提問方式,將教學的自主權交回學生的手里,讓他們能夠在嘗試的過程中運用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讓他們不局限在舊有的學科知識里,而是不斷地打破常規,去發現新的事物,讓互動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得到良好的運用。
3.善于鼓勵,營造良好氛圍
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是通過語言的交流來實現的,課堂語言的交流就是教學的一種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語言有著很大的影響。每個人都是需要被鼓勵和認可的,所以適當的鼓勵性評價會讓學生有更好地學習語言的動力。即使是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他們在知識的掌握和性格特征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性,這就說明教師進行鼓勵的時候需要制定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好壞。教師對一個學生進行鼓勵是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而不是單單為了掌握知識。英語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狀況來進行鼓勵,發揮語言應有的作用和效果。正確的評價和鼓勵對促進學生發展方面有很強的作用,學生都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認可,適當的評價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有助于學生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的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以一個知識的指導者的形象出現,對學生多進行鼓勵和幫助,引導他們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探索和獲得。這也是滿足中學英語新課程的指導標準——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樹立自信心,改變舊的學習觀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整個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尋找出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發言的話題,并和課堂談論相結合。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注意自己講話的方式會不會引起學生的不適,發現學生反應不妥,應及時進行糾正,以免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1]齊建敏.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交流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0(11).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徐琴琴,王 京.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合作互動學習的探索[J].考試周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