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摘 要:新版課程標準所給出的是一個宏觀架構和觀念引領,要讓“史料實證”素養的培育在操作上有章可循,使其真正落地,還有必要對其進行較為細致的教學目標分解,文章將以選考卷第26題教學為例,探討在教學中如何攻克這類題型。
關鍵詞:“史料實證”;核心素養;選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A
史料價值分類與判斷。“史料”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得出恰當史論的基礎。
師(出示幻燈片):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方法》提到“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師問:“與史料相關的史學常識的考查是我們命題中的一種重要類型。請問同學們都知道哪些史料的分類?”生答:“考古發現、史書、古人留下的東西……”
通過課堂的問答可以知道學生對史料分類的掌握情況處于比較零散化的狀態,能說出具體的例子,但是還無法歸類。師追問:“你能講出這些史料哪些更有價值嗎?”生答:“考古發現,因為是古代直接留下來的……”由此可知,在對史料價值的認識上,學生是有初步判斷的,在隨后教學中只要將史料歸類好學生基本就能掌握。
課堂上我用課件出示以下關于史料的分類,并講授幾類史料的區別。
(1)按表現形式分:文獻史料、實物史料與口述史料。
(2)按史料價值分: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即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發生時代流傳下來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對象的情況;第二手史料,經過后人轉述、記錄或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的材料,間接反映了研究對象的情況。
(3)其他史料分類:分為有意史料(官方組織編寫)與無意史料(官方無意遺留下來的檔案、文件及私人日記等),“正史”與“野史”。
課堂教學中出示典型例題1:《明太祖實錄》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數未核實,其命戶部籍天下戶口,每戶給以戶帖。”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明代戶帖原件所錄圣旨為:“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戶口不明白俚(哩)。教中書(省)置下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你每(們)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得真,著與那百姓一個戶帖。”這說明( )
A.《實錄》與《戶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記錄與口述史料,需仔細甄別使用
C.第一則材料是文獻史料,更具有歷史的實錄感
D.第二則材料是實物史料,更能反映歷史的原貌
本題考查史料的價值分類。在對史料的分類和甄別的基礎上,就要對史料價值進行分析。如何分析史料的價值呢?一般而言,歷史事件、人物當時的相關文物和記載等原始材料史料價值高。另外,對文獻史料和實物史料的區分也是解題的關鍵。實物史料的范圍很廣,包括古代建筑、衣物、器物、墓葬、繪畫、雕塑等,用以探討當時人的生活及觀念等。這類的史料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戶帖屬于實物史料,屬于第一手史料,因此正確答案為D。
課堂教學片段:出示典型例題2: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發現震驚世人,出土文物的數量之多,規格之高,工藝之精美,為研究西漢社會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由此可見( )
A.考古不僅證實歷史,而且是歷史的延伸
B.考古工作僅限于尋找證據,以重現往昔的歷史
C.歷史事實的搜集整理并非緣自問題,而是緣于發現
D.如何證明史實,其實不是史學家的事,而是考古學家的任務
本題正確答案為A。學生掌握較好,主要是從選項本身進行排除。
從命題的內容看,本題是依托重大考古發現作為命題材料來源。史學前沿理論成果、學術爭鳴的流行觀點等都有可能是命題的來源。但考查點最終落腳于對這些問題的理解能力。
總體來看,史法類題目的難度較大,失分較多,學生做題常常依靠感覺。因此精講精練的同時還需課后相關的配套習題,要在多練習的基礎上多總結多反思。史法題其他省份高考題也有較多的題目,可以作為課后練習鞏固提升。
[1]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徐 潔.“史料實證”素養的養成探究[J],歷史教學問題,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