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寧
摘 要:當前我國高職教育課程考核方式中存在很多現實性問題,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產生了極大影響,需要及時課程考核理念進行更新,促進課程考核形式的完善,對考核結果反饋機制給予高度重視并建立健全針對性的考核管理制度等措施,促進考核方式的發展與改革。文章主要圍繞著我國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課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基本問題、有效提升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方式的主要途徑與基本思路兩個方面展開了論述與分析,旨在促進課程考核方式的優化與更新,推動高職院校教育得到可持續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基本思路;主要途徑;高職院校;課程考核方式;主要問題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國高職院校經歷了數十載的探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并獲取了極大的進展,但同時在高職院校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行及時解決[1]。課程考核方式的陳舊性及其與當前人才培養模式不相適應等因素,是造成高職院校課程考核及格率低下、學習積極性不足以及學生就業率不高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很多高職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花工夫,卻對考核方式的改革與研究產生了忽視。
一、我國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課程考核方式存在問題
(一)考核內容結構缺乏高度合理性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的課程考核中,很多學校對考察學生的知識型內容給予了強調,主要表現為記憶性成分及基本理論知識比例過大,并且解題技巧及客觀性試題所占比例過高,缺乏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性技能及實踐應用能力考核缺乏充足性,課程支撐專業服務力度明顯不足[2]。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對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問題發現及解決能力的培養產生了極大抑制,對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及思維能力發展產生了禁錮作用,這種考核方式所獲取的結果會對教學改革放心造成一定的誤導,不利于學生成績進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考核方式缺乏多元化
現階段我國很多高職院校仍然采取規定時間內筆試答題的考核方式,該標準化考核模式主要由學校考核管理相關要求進行規定,有一部分是由教師自主確定。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筆試答題有益于公平客觀判卷及統一組織,從考核形式服務層面上來看,重視應用能力較強及專業技能較強的高職課程,所以采取該單一的考核形式并不妥當、例如,對于專業技術課程而言,主要考核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則需要將技術技術知識考核及操作能力考試進行結合,思政類課程主要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的思辨能力及問題分析能力,可以采取演講式及調查式進行考核[3]。
二、有效提升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方式的主要途徑與基本思路
(一)提升課程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高職院校需嚴格按照課程自身特征,應用多層次、彼此補充以及相互呼應的考核方式,有效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提升整個課程考核的全面性。高職院校選擇靈活多樣且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凸顯了課程建設特色,與學生認知規律的形成更加符合,能夠提高較教、學水平的準確性,與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要求相適應,充分利用高職課程考核導向作用,有效將理論知識研究向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轉移,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給予高度重視。因此,高職院校需減少考核體系中記憶性知識的考核比重,與課程特征相結合增加小型項目開發、企業實踐考核、技術技能大袋、調查報告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二)提高考核管理制度的分類指導性
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朝著分類指導方向發展,加強個性化教學理念及弘揚辦學特色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因此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遵循教學教育規律并制定分類指導的考核管理制度迫在眉睫[4]。該考核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加強分類指導與宏觀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立足于課程考核全面體現課程教學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專業特色及課程的不同,提高考核方式的靈活性及自由度。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事業得到迅猛發展的形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高職院校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并對課程考核方式給予了充分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及階段性檢驗需要通過課程考核實現,課程考核具有鑒定作用、調控作用以及教學作用,是整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關鍵性組成部分與重要環節。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課程考核方式存在問題、有效提升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方式的主要途徑與基本思路兩方面內容。
參考文獻:
[1]夏高彥.信息化時代基于高職學生用戶體驗的課程考核改革實證研究——以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大眾文藝,2017(23):198-199.
[2]陳桃珍,楊洋,周蔡敏,董娟娟.高職傳媒類專業群產教融合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基于同類院校和行業企業的實證調研[J].職教論壇,2017(33):69-73.
[3]郭春媛,施波,董普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背景下貴州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0(5):43-46.
[4]羅惠娜,張雨,梁阿莉.高職教育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以市場調研與預測課程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2(1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