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晴
摘 要: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日益增強,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沿線中的代表性國家,與我國高等教育的合作不斷增多。在與俄羅斯高校合作的辦學項目中,除了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俄語技能外,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及技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以中俄合作辦學項目為例,探討如何在以俄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合作辦學項目教學中,優化二外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 合作辦學項目 英語教學 中國 俄羅斯
一、項目背景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指的是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中外合作辦學一般指國家鼓勵的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俄羅斯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外方合作者主要來源國之一,根據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發布的“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相關信息”監測數據顯示,俄羅斯是中外合作辦學第五大外方對象國。位處東北的黑龍江、吉林省是我國與俄羅斯陸地相鄰的主要地區,上述地區積極利用獨特優勢面向俄羅斯開展了廣泛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已逐步形成了中俄辦學的聚集區。
中俄兩國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國家,兩國間開展跨境高等教育是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必要條件,合作辦學項目作為一種國際化的辦學模式,引入了俄羅斯高校優秀的教育理念、教育資源及課程,培養項目學生成為擁有國際化視野及較高專業能力的優秀俄語人才,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國際化的進程。在項目辦學中,中俄雙方高校共同制訂的培養方案既要求學生掌握俄語“聽說讀寫”技能完成相關專業課學習,又要求學生學習英語,達到國家要求本科學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水平,而且掌握英語交流及應用技能。英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如何能在學生學習語言重點轉換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英語技能,對項目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項目教學過程中的英語教學現狀
1.項目學生學情現狀
合作辦學項目除了教育資源優良、課程配置豐富及出國學習機會多外,錄取分數線較低,是吸引項目學生選擇報考的原因之一。相比較于普通本科學生,項目學生的高考分數不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參差不齊。對于進入中俄合作辦學項目學習的學生來說,首先面臨的是學習一門新語言——俄語的壓力,為了幫助學生扎實掌握俄語技能,項目教學普遍采取第一、第二學年集中學習俄語,俄語學時數比重大,小班教學,中俄雙方教師教學的策略。但根據培養方案要求,學生在第三、四學年,在掌握俄語的基礎上,會集中開始專業課程學習。因此,英語課程被安排在第一、二學年完成。
學生在進入合作辦學項目學習的過程中,面臨著英語從“第一外語”向“第二外語”轉化的過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點會轉變,部分學生基礎較好,可以跟著教師的教學進度進行英語學習,部分學生由于個人英語基礎薄弱,學習兩門語言的壓力繁重,在課堂上表現出消極的學習態度,如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走神,回答問題不積極,作業不及時完成,甚至發生曠課的情況。同時,學生學習兩門外語的過程中,難免出現“重俄語,輕英語”的情況,難以達到培養方案中對英語教學的要求。
2.項目英語教學現狀
對于合作辦學項目來說,考慮到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業規劃及出國意向,培養方案中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是希望學生既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又掌握英語溝通及應用的技能。第一、二學年規定英語教學的學時數基本滿足項目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學生同時掌握俄語、英語兩門語言,是項目辦學提倡的人才培養優勢之一。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對合作辦學項目的師資需要進行學歷、職稱、教學經驗、教學成果的全方面考量,因此合作辦學項目配備的師資團隊是相對較優秀、經驗較為豐富的。但是合作辦學項目的師資是依托所屬高校的原本英語師資配備,部分教師對項目的教學目標并沒有完全了解。對于學校普通本科學生而言,通過期末大學英語考試及拿到英語四六級證書是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決定了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還是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進行授課,以應試為主,將授課重點放在語法、閱讀、寫作訓練等方面,甚少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聽說及應用訓練,授課方式單一,調動學生積極性做得不夠。
項目教師使用的英語教材以《大學英語精讀》系列為主,輔以英語詞匯、英語國情等拓展性書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面對長、難、多的英語課文難以提起興趣,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英語語法、長難句閱讀理解、中英文互翻、背誦等明顯的應試技巧,難以滿足學生今后的實際需要。項目學生在運用過程中甚至會出現搞混英俄語法、單詞的現象。
期末考試作為唯一考核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讓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通過期末考試上,對英語技能的掌握有局限性。學生只學習考試范圍內的英語教學內容,往往造成能力不均衡,加上學習俄語的壓力,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少之又少。
三、中俄合作辦學項目中英語教學的反思與解決辦法
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分數低,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學習積極性不高。正是這樣的項目學生面臨著學習英、俄兩種語言的學習壓力。項目英語教師對教學環節的設計需要更符合項目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合作辦學項目中英語教學出現的課程設置、教材規劃、授課方式等問題,嘗試對學生分級教學,采用實用性教材,授課方式靈活化,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1.學生分級化
針對項目學生出現的英語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采用分級教學可以照顧到不同程度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及要求。在入學時進行英語能力測試將學生分出等級,根據不同等級的學生組織教學,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側重“夯實基礎”,能力較高的學生側重“技能培養”,學生循序漸進地實現英語學習目標,方便教師授課時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考慮到項目學生學習兩種語言的實際情況,分級教學從學生能力出發,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進步較快,學習積極性大幅提高。
2.教材實用化
中俄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專業以俄羅斯具有優勢的工業類,如自動化、機械工程專業,或以俄語語言文學類專業為主。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有較高的敏感度及興趣度。如工科類專業的學生會對相關專業詞匯、技術用語產生興趣,語言類專業的學生會注重文學、國情類的知識。
針對機械工程,自動化類專業的學生采用《工業英語》《機械制造英語》等注重專業英語術語的教材,可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熟悉度,對于俄語專業學生采用《英語泛讀》、《美國社會與文化》等教材,培養學生的文學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根據學生能力適當加入大學英語四級六級水平的文章進行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師可根據不同教材增加課程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既結合學生的日常所學,又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素質。
3.授課方式靈活化
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從深厚學生的基礎入手,運用多媒體設備加強學生的英語語感,由傳統教師講授的單一授課方式向學生積極參與的靈活化、多樣化轉變。建造場景化、生活化的英語語言環境,在課堂上加入討論、小組發言、辯論等多樣化的學生參與形式。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影音畫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開展不同口語活動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適當引入英語四六級閱讀、寫作真題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4.考核方式多樣化
在考核學生學習成果的時候,教師可以摒棄傳統期末試卷的形式,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考核,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考核學生,重點放在聽說和英語技能的方面,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只學習考試范圍的小部分內容。對于能力強的學生,教師還可利用四六級真題及模擬題對學生進行模擬的部分考試訓練,將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加強學生對四六級考試的認識和重視。
四、結語
在中俄合作辦學項目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學從“第一外語”教學轉換為“第二英語”教學,教師的教學重點相應發生了變化。針對學生學習重點轉移、英語水平能力不足、英語基礎薄弱等現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拓寬思路,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技巧,既能照顧到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能滿足人才培養方案中對英語能力的要求,這將是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
在經濟、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掌握多門外語將是人才培養全球化的必然方向。英語作為中俄辦學項目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必修語言科目,在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環節中有其必需性和重要性。通過對教學對象、師資、教材和授課方式的反思和研究,在實踐中探索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學質量,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強,趙風波.“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俄跨境高等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7(7):56-61.
[2]王敏麗.中外合作辦學中優質教育資源之內涵[J].江蘇高教,2007(5):128-129.
[3]劉丹青.小語種專業二外英語教學之我見[J].學術研究,2014(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