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坤
【摘 要】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勵人們積極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動力,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本文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結合學生的年齡及思維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培養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會學、愛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最有效的途徑。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恰當的把握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呢?
一、從增進師生感情中培養學生興趣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理解學生,就是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師生間融洽的情感關系,任何教育教學都是注定要失敗的,而親近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熱愛學生,不僅是學習上關心他們,更要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關心他們。注意在教與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就能增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喜歡數學老師,從而喜歡學習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教師是師生情感的主導者,熱愛學生是進行數學教學的前提。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誠摯的愛,民主平等的態度,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對你所教的課產生興趣,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從而由怕學轉化為好學、樂學,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從學生好奇中培養學生興趣
要為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激發興趣的教學場景,使學生因“疑”生趣、生奇,讓他們的情趣高漲起來,紛紛發表意見,展開激烈的爭論,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人自發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意向。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學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現在對一些新鮮事物,自己不懂的東西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他們總愛問個為什么,或者異想天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這是學生主動觀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興趣的先導。在數學教學中,我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愿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通過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疑”生“趣”,達到由“誘”挖“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從而充分發揮數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
三、從“競爭”情境中,誘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引導兒童適當開展一些競賽性的活動,必將喚起學生的內驅力,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中做到,多鼓勵,多表揚,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內容練習較多,比較枯燥。在實際教學中,我常以“奪紅旗”、“知識搶答”、“找朋友”、“開汽車”等形式進行比賽練習。就拿搶答游戲說吧:在課堂訓練時,我準備若干組數學問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組,每組4人,同學們都積極踴躍,不甘落后,充分發掘了他們的潛能。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對做得好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游戲中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并受到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消除了學習的疲勞,又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了知識。
四、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學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認識就是做“數學題目”和解題,學生興趣不高,所以,我們數學應從小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素材和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數學,“想”數學,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兒童。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動手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增強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比較呆板,黑板加粉筆,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的地位消極被動,教學氛圍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模型、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課件等來豐富課堂教學。這樣能夠更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激發學生的想象,變抽象為具體,從而使教學活動教得生動、學得活潑、練得扎實。
六、從獲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多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提問較易回答的問題,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將教學目標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則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把學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學生有能力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注意發現學生每一次的點滴進步,尤其是數學后進生的學習心理往往比較脆弱,在學習上需要老師更多的關懷,這種學生,只要有優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我們要及時表揚和肯定,即使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能動輒訓斥,挖苦諷刺,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使他們愛上數學這門功課。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謝佩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教育革新》
[2]苗秀娟.淺談對小學數學興趣的培養《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