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華
【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目的就是讓學生將閱讀與表達進行融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針對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況來看,不乏存在一些在教學方法上的應用錯誤,如何改善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閱讀教學做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教學任務之一,應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以讀為本,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
一、以讀者與教育者的身份解讀文本,明確閱讀的重點和難點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首先要正視自己的閱讀身份,以讀者與教育者這兩種不同的身份去閱讀文章,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找到閱讀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的去進行教學。首先,以讀者的身份去解讀文本:不帶教學任務去全方位、多層面的解讀文本,將自身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來欣賞文本,教師教學的前提需要自己能夠做到感同身受,才能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以及閱讀的重點和難點。以讀者身份解讀文本能夠讓教師獲得自然的情感體驗以及審美直覺。在這種閱讀前提下教師才能以學生真實的閱讀環境,才能幫助學生直面文章,獲得最真實的情感體驗。其次,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解讀文本:在以讀者身份閱讀文章之后,教師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解讀文本去教學生,這種條件下的閱讀教學會更加的有效。以教育者的身份進行文本解讀,要求教師在認真閱讀之后將文中所包含的生字、生詞以及閱讀習題標記出來,把握本文的的閱讀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主要問題,閱讀教學在直面文章中心、掌握閱讀重難點的雙重教學要求下,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二、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個性化閱讀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的閱讀教學,在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置上來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視,而新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應作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代替學生來獲得閱讀的實踐,閱讀教學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有閱讀者的個性體驗。閱讀是學生掌握語感、語句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的主要途徑,教師不應剝奪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權利,需要重視課堂的閱讀環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古話也驗證了閱讀是了解文章中心思想、體驗作者情感態度的主要方法。學生的閱讀體驗主要就是在閱讀中獲取的,所以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課堂閱讀環節,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保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性以及學生閱讀的多樣性。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閱讀,在閱讀之后可以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讓他們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互相分享。教師在觀察學生互動交流之后,能夠發現學生對于文章中小女孩思念家人以及對生活憧憬的情感都能有所體會,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都會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不同的語氣去閱讀文章,有效的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還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巧妙設計閱讀環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還是學生對于閱讀缺少一定的興趣,學生對于閱讀缺少興趣,就不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不高的關鍵因素。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巧妙的去設計課堂的閱讀環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將每節課的前十分鐘交給學生,讓學生講故事或者是成語接龍;幫助學生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理解能力的課外讀物來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在課堂上組織小型的朗讀競賽,增加學生的閱讀成就感;課前精心設計閱讀導入語,方便學生掌握閱讀的重點。教師只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有效的去開展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能夠從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技能,從而更好的去完成閱讀教學的目標。
四、讀寫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與寫作之間是互相融合的關系,閱讀的實踐就是寫作,這也是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的主要途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讀寫結合、讀悟結合。學生只有在對課文熟讀之后才會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感悟,才能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表達魅力。而讀與寫的結合則是閱讀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在講解《觀潮》這篇課文的時候,文中是這樣描寫的,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長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通過閱讀后讓學生進行語句的仿寫,學習作者描寫自然景觀的用詞和技巧等,積攢寫作的知識增加詞匯量,在積累了一定量的知識后,學生就會產生寫作的靈感,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寫作的部分,讓學生從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的素材,從文章中找到寫作的方法,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的結合到一起,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需要教師在有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總結教學經驗的,這樣才能不斷的對閱讀教學進行完善。教學的基礎就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發展動態,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發展需求來制定教學的內容和環節,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1(2):27-29
[2]譚慧.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教文匯,2011(32):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