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蕊
摘 要: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說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樂的愉悅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也因為如此,在美術教學中就要求我們改革課堂舊式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這種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教學方法,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關鍵詞:美術;農村小學;趣味
一、轉變教師觀念,真正上好美術課
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僅美術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使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而且還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術教師值得去去研究與探索的。在農村的美術課堂上擴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幫助農村小學生形成形象的思維和認識形象,指導他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這一任務尤為艱巨。因此農村的美術教師更要改變觀念、研究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二、重視組織課堂教學
(一)創設課題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美術課是一門藝術學科,其目的是陶冶學生的情操,實現審美教育。那么優秀的美術課,應該環環相扣并且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感受到美,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陶冶情操。課題是一節課知識點的概括。一節設計新穎的美術課,首先就要使學生對這節課的課題感興趣,教師可以使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導入方法新鮮多變。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采用兒歌、猜謎、游戲、競賽、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本課產生興趣。在眾多方法中,我經常采用的是電腦多媒體與情境相結合的方法。因為利用多媒體創設的故事情節,可以將聲音、形態、色彩等融為一體,這樣既開發學生智力,又加深學生對所畫物體的印象,將收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示范和演示方法要靈活運用。美術課的示范是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描繪對象、掌握作業要領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美術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素質與能力。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個人魅力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學習之中。應該強調的是教師的示范要突出方法的要領和程序,并通過講述來加以提示,并且對有難度的技法可以重復示范。這也是我們農村美術教師必須要努力提高的部分。在教學中我經常給學生做示范。如《猜猜我是誰》一課我用速寫的方式寥寥幾筆將幾位同學的背景展現出來,學生在感嘆教師的水平的同時,也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想法。這時教師可一邊講解,一邊做技法動作示范,一邊讓學生在自備畫紙上學畫,如果發現學生的優點要及時表揚。這樣不僅讓這個學生找到自信,還激發其他學生我會畫得更好的欲望。
(三)評價方式要多樣。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包括學生習得的美術知識、技能情況,同時也包括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價值觀的發展狀況。課標中明確指出不僅依據美術作業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的表現來評價。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并給予激勵和支持。對于學生的美術作業的評價要以鼓勵和多種方式的結合,改變傳統用“一刀切”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要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精彩、風趣,讓學生能記憶深刻。
三、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把握有利條件開拓新的思路
對于農村偏遠地區的小學,因經濟條件、地理環境及人為意識的限制,作為美術教育重要陣地的美術教學形同虛設。那么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就尤為重要了。教師可以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本地特色來進行因材施教。把農村隨處可見的材料引入課堂,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比如:在農村玉米秸稈隨處可見,我就組織學生做桿芯粘貼畫、玉米苞貼畫、秸稈立體作品;采集松果、樹葉、蘆葦做畫;用毛線、蛋殼做手工藝品等,讓美術課堂變成孩子們快樂的手工作坊。農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地大物博,學生外出比較安全,所以一定要利用好這得天獨厚的條件。開拓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并結合本地的傳說故事、風俗習慣、文物古跡進教學。
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說過“藝術家是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作為藝術工作的引導者的我們更要會用腦、善用腦。應以真誠的態度和熱情對待學生,對學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嘗試都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真誠的關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應做個有心人,善于在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煉適合于學生的美術資源,潛移默化地培養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術課程資源在農村蘊藏著豐富的開發潛力,只要我們師生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就會發現身邊的美術課程資源真是享之不盡、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