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是教育現代化與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完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中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在闡述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創新思維,優化教學方法并整合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空間資源、寓教于樂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等五大方面的舉措,改革并完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是促進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帶來的快樂和激情,提高自己的創新創造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發生著深刻的改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還應具備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非一朝一夕即可實現,需要從小學階段開始逐漸培養。當前,信息技術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現階段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雖然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為目的,但小學生計算機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相對而言較為簡單,但仍有較高的關注價值。一方面,信息技術進入中小學課堂會給學生帶來新鮮感,讓單調的學科教育增添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知識,培養其對信息技術的愛好和興趣,正確認識網路世界,掌握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為其提供發現世界、探索世界的渠道,進而實現對其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要針對性的為不同階段的學生提供不同教學計劃,以達到逐步提高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改革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豐富教學內容
在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不能始終一成不變,應以信息技術基礎為中心,按照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作適當的調整,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緊跟社會現實需要和技術發展現狀,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出發的。比如在軟件工具欄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繪畫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工具欄功能的應用,讓信息技術教學更加生動,這實際上是一種虛實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教學方法。為了更好的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水平,教師應有意識的給學生提供自主發揮的空間,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逐組安排繪畫主題,使各組成員使用軟件進行繪畫,最后分享到全班。通過給學生留下一定的發揮空間,讓課程教學和創新意識相統一,既可引起學生的競爭學習興趣,也可激發其創新能力和學習主動性。
(二)激發創新思維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培養其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以下幾點可作為培養學生興趣的參考:其一,設定學習目標,教師可通過設定目標的方式給學生指引信息技術學習方向,讓學生可沿既定的方向學習和發展。在目標選擇上可分別制定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將兩者進行融合。長期目標應由教師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上進行設定,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發展性。近期目標則需結合學期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來設定,讓學生了解近期的學習規劃,引導其發揮想象力和創新力自主完成。其二,利用競賽培養興趣,通過競技比賽的方式充分利用小學生競爭性強的特點,讓學生可以在競爭過程中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相關技能,并通過創新能力的發揮來取得勝利,比如組織打字比賽,可以讓學生熟悉打字技能的同時,發揮其創新能力,采用不同的打字技巧、打字方式來獲得比賽勝利。其三,基于教材進行創新,小學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仍以教材為主,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小學生探索性強的特點,將教材知識與最新知識有機結合,出于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重新挖掘教材內容,提出啟發性的課題,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指引從教材內容中延伸出去,主動發現問題并采取加以解決,實現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創新性的培養。
(三)優化教學方法,整合信息技術課程
教學方法種類繁多,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應對學生素質現狀、信息技術基礎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分析,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對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不斷的完善。比如,教師可以在臺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遍需要學習的信息技術操作,再選擇一名學生上臺進行操作,對于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有利于幫助小學生辨別重點和難點,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展示的平臺,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總體而言,教學方法優化的路徑有許多種,教師可結合小組學習法、任務教學、成果展示等教學形式來展開,挖掘小學生集體的智慧,用信息技術教學重難點的突破給小學生帶來成就感。
教育主管單位和學校應發揮主體作用,通過制度化建設為小學生信息技術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首先要形成制度化的信息技術教學競賽,定期面向小學教師舉辦教學比賽,以教學效果為標準進行打分和考核,從而調動起教學老師的教學熱情和責任意識。其次,應選聘專家對小學教師開展專題培訓工作,提高小學信息技術任教老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對小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最后,要深入開展信息技術創新教研工作,總結并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能力,搜集信息技術教學資源,豐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認識和理解,將信息技術作為拓展創新能力、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渠道。
(四)整合教學空間資源
創新能力離不開生活的土壤,教師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僅限于課堂引導之內,還要向學生的生活進行延伸,為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及發揮創造更大的舞臺。教師可對學生已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進行總結,并引導其應用于生活場景之中,鼓勵其創新使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往往與生活有著較大的聯系,如網絡搜索、Email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基于教材知識點教授學生網絡搜索和Email的操作流程之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搜索某一個關鍵詞,并將搜索內容用Email發送到教師郵箱中,并引導學生在日后學習中遇到難題學會采用網絡搜索的方法自主解決。再如學習Email時可將全班學生的郵箱統計在一起,建立一個郵箱通訊錄,鼓勵學生相互發送學習資料,以體現電子郵箱的便捷性,也能夠讓學生能夠學用結合,在了解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價值后主動進行創新使用。
(五)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學科具備很強的應用性,同時,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信息技術向生活場景的轉換,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在生活中也學習。另一方面,由于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面對的群體是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尚未發育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融入更多趣味性,寓教于樂,將學習過程變為游戲過程,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鍵盤指法教學,為了避免傳統教學方式的單調和枯燥,教師可根據指法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為小學生容易接受的童謠、順口溜等,讓小學生易于學習,待其基本指法掌握熟悉后可通過一些指法游戲來進一步熟練掌握。通過此類創新性的趣味教學方法,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會得到一定開發。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應在教授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有目的的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借助互聯網平臺開拓學生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素養,幫助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嶺.創新教育淺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J].河北省邢臺學院現教中心.2010,(16)
[2]孫杰遠主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熊才平.教育在變革——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4]林立云.初中生信息技術知識運用能力培養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作者簡介:柳黎,江蘇省新蘇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