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就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已然成為教師所主要關注的話題。對此,教師應積極探尋良好的教學模式,不斷吸引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可對科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從而使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可得以提升。本文著重探討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興趣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小學科學;培養;興趣
一、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較為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對問題的合理提出,不但利于引發小學生的思考,也利于燃起小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使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動性能夠得到提高。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全然吸引至科學課堂之中,以凸顯出小學科學教學成效。
針對此,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可圍繞小學科學教材內容,將其中重點知識梳理出來,而后依據此,對小學科學問題進行合理設計。要注意的是,所設計出的問題務必要滿足小學生的內心需求,以及符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這樣小學生才能夠愿意進行科學問題的思考與回答,并且在此過程中,也能夠使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獲得顯著提升,以推動小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及進步。
例如,在學習《杠桿的科學》一課時,教師應注重對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投身于科學課堂的實踐學習之中。對此,教師應圍繞本節課知識內容,進行科學問題的設計,而后在科學課堂中對小學生提出問題:為何力氣較小的,去壓相距較遠的小木棍,力氣較大的去壓偏近木棍,然而卻是力氣小的得到了最終勝利呢?通過這種提問,勢必會燃起小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使小學生能夠以積極探析的方式,對該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同時也能夠使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因此而提升。
二、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和科學兩者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內在聯系,在生活之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能夠為小學科學教學所用,以更好地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引發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共鳴。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若想切實培養小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則應重視對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小學生能夠將自身情感融入至該情境之中,使小學生可以從內心深處去感悟科學知識,理解科學知識,并認識到科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對小學科學教師來說,應善于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將生活之中的常見實例舉出來,使小學生可意識到原來科學知識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之中的,讓小學生能夠對生活因素進行聯想,這樣不但助于降低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難度,還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等的提升。再者,教師還應借助意蘊深遠的語言,為小學生描繪出讓小學生流連不已的畫面,使小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此情況下,教師再開展教學,就能夠容易很多,也更利于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吸收。
三、創設游戲情境
弗洛伊德曾說過:“游戲是由愉悅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同時,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普遍都喜愛游戲,樂于玩游戲,在游戲之中也是小學生最為投入的時候。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性,積極為小學生創設游戲情境,以更好地調動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積極性,燃起小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無限興趣,讓小學生體會到科學學科的魅力所在,以推動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有效學習。
同時,通過這一方式,對開發小學生智力、提升小學生合作與溝通能力也是極為有利的,對此,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對游戲進行有效設計,將科學知識合理融入至游戲環節之中,這樣不僅能夠讓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還能夠使培養學生興趣得到落實。
例如,在學習《科學在我們身邊》一課時,教師則可以為小學生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來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師可將某些物品放入至袋子之中,讓小學生用手去觸摸袋子中的物品,而后讓小學生說出袋子中的物品是什么,這樣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切實提升,同時,也利于對小學生觸覺能力的培養,使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四、創設故事情境
故事能夠瞬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的情緒能夠隨著故事一同起伏,且對于小學科學教學的開展是尤為有利的。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故事情境的創設,使小學生能夠置身于良好的故事情境之中,以切實提升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激發小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使小學生可以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獲得對科學知識的深入領悟,以促進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從而實現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的進步。
另外,教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對自身語言的運用,要盡量采用詼諧、生動的語言進行故事的講述,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以推動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若想實現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則應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以及問題情境等,來有效促進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調動小學生學習熱情,從而真正落實對小學生興趣的培養。
作者簡介:劉聰,山東省鄒平縣梁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