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讓玲
摘 要: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小學語文知識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對自身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進,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發散學生思維模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整合信息技術的意義進行分析探索,提出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水平有限,對外界新鮮事物存在強烈好奇心。閱讀作為小學語文知識的重點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提升寫作能力,培養其語文素養。在新課程教育體制背景下,對小學閱讀教學活動提出了更大要求。教師要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巧妙整合信息技術,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抽象的語文知識以視頻、圖片和音樂等形式直觀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語文閱讀質量和效果,為學生日后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整合信息技術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組成部分,語文知識包含大量拼音和漢字,閱讀內容對學生認知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其具備的知識技能十分有限,學習掌握語文知識存在一定難度,大大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整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帶動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語文閱讀相關知識,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2.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在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其綜合素質。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要靈活變換自身教學方式,將新型教學手段與信息技術進行充分整合,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整合信息技術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教學設備實質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視頻、圖片、音頻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教師要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使其更容易理解閱讀文章內容。另外,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還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更深層次理解課文主要含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閱讀課,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以最佳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2.制作視頻課件
小學階段學生所掌握的閱讀知識技能還不夠豐富,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將學習字詞和語句理解作為閱讀教學基礎,也作為閱讀教學重點內容,構建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框架。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基礎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發揮出網絡教學資源的最大優勢,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科教學內容制作視頻課件,將生字和生詞進行拆解,以動畫形式代替傳統板書形式。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字詞的組成,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可以針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目的性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
3.發掘教學資源
互聯網作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包含著大量豐富形式不同的教學資源。教師要積極跟上社會發展腳步,靈活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發掘不同種類的教學資源。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靈活使用這些生動形象的教學資源,讓學生體驗到語文閱讀知識的樂趣,帶動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積極性。目前,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步發展,其包含的教學資源比較雜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教學資源進行查找分類,保證教學資源主題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一致,體現出教學資源的實際價值。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義地位,創設教學情境,制作視頻課件,發掘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江燕.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教學分析及實踐分析[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3(2):99.
[2]曹光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的整合探討[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1):13.
[3]孫彥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9):53-5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