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時英
摘 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上嘗試多種策略以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非常重要。文章作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質外,更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它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只有當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時,才能接近作文,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作文,而且樂此不疲,進而走進知識的殿堂。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好奇心特強的階段,他們對什么都感興趣,所以,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首先喜歡作文,激發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挖掘其潛能,發揮其內因的重要作用,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作文教學;小學作文;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在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開展課堂表演活動,這對于激發學生說話、作文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在教學《小攝影師》和《孔子拜師》時,我分別給學生分組進行表演。每次表演之前,我都讓學生先把課文讀熟,然后小組討論如何表演才能表演出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說話的語句,表演結束后由學生“評委”打分,并指出每組表演過程中的優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課文、學課文的興趣,還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為此,我組織學生寫了兩篇作文,一篇是《我們的課堂表演》,另一篇是《我們的第二次課堂表演》,效果很好,學生有話可說,言之有物,不少學生寫作字數超過1000字!
此外,我還注重語文課堂中的一些操作性很強的“實驗”, “實驗”令學生興趣盎然,體會很深。比如,在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時,我事先準備好了一個大的玻璃水槽,一個裝有小石子的礦泉水瓶(平底用釘子扎破),用小繩子分別系好多個小粉筆頭,每次實驗均在小石子滴幾滴紅墨水……學生在分組做“實驗”前,我先講清本次模仿的是課文當中井底漏水時如何逃生的“實驗”,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以便找到他們成功的方法,然后再做實驗,看看哪個小組是成功的,而且是最快的。因為創設了“危險”的情形,每個小組在“合作交流”環節時都不敢掉以輕心,組長分配好先后順序。在實驗過程中,全班八個小組,有七個小組是“成功”的,最快的速度不到兩秒!最后,“成功”組和“失敗”組都分別作了總結,學生的總結體會比課文揭示的主題更為深刻和細致。課后,許多學生還紛紛圍繞在我身邊問道:“老師,以后還會有這樣精彩的實驗嗎?”由此可見,讓學生“動”起來是多么重要!
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時,用“即興表演”方式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要準備單元測試時,我才發現作文要寫一篇童話故事,說白了童話作文我還沒有指導過呢!情急之中,我叫來幾個組長,叫他們分別扮演黑板和粉筆、玻璃窗和布簾、桌子和椅子、電燈和電風扇互相“吵架”,自己說說自己是比別人重要的,然后再由講桌作“總結”,強調團結的重要性。在課前5分鐘,幾位組長依計行事,進行了有聲有色的“爭吵”……最后我問:“大家會寫這篇童話了沒有?”“會了!”,全班學生喜滋滋地動手寫作文——這作文就叫作《教室里的爭吵》。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由此可見,閱讀對人的影響力之大。廣泛深入的閱讀是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
首先,家校聯系,促使學生將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一方面,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和家長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教師可以將讀書作為學生每天的固定作業,這一作業家長要監督,教師要檢查,切勿將其流于形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班中建立圖書角。“書非借不能讀也”,學生將自己讀過的好書放入圖書角,資源共享,交流體會。 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如推薦學生讀《安徒生童話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西游記》《水滸傳》等書,人手至少有其中一本書,資源共享。每天上語文課之前三分鐘,隨機點名一位學生為其他學生講故事,一個月講完一本,也證明孩子已讀完此書。也許是這種形式新穎,學生紛紛實施,證明條也紛沓而至。家長也充分肯定了孩子的讀書自覺性提高了,讀書的欲望增強了。最后,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有些書要精讀,就必須仔細讀,慢慢讀,邊讀邊畫,讀后寫點感受。有些書要泛讀,快速讀,讀時可簡單圈點。“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是建筑文章大廈的基本材料。然而,對于三四年級學生來說,語言就顯得特別貧乏,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按照“教師命題——課堂指導——學生作文——教師課后批改——課堂講評”的模式進行,如何把握作文課堂,讓學生輕松快樂地上好作文課,愛上寫作文呢?
首先,改變以往的作文課模式,根據作文題材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聊天法、游戲法、活動法等。作文課堂,學生大多難于開口,你問一句,他答一句,甚至一聲不吭。因此,讓學生開口是首要問題,這時你可以選擇聊天法,聊一些生活瑣事,聊學生關注的動畫片,聊社會熱點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打開學生話匣子的好方法;也可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做游戲,游戲中設計情境,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打開學生的習作思路。
其次,引導孩子走入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是一個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只要你真正走入生活,留心觀察,你往往會有許多獨特的感受。引導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觀察身邊的人物動物,觀察人間的冷暖真情,捕捉典型而有意義的材料。
最后,投學生所好,多種途徑實施練筆。“好學才能學好”,而“好寫才能寫好”。我們試圖了解學生的特點,給學生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現如今小學生心理活動豐富,但卻怯于正面與人交流,我們就可以在班上開設一個“心里話信箱”,學生對班級管理有意見,與同學之間有摩擦,做錯了事不愿承認等,都可以通過書信的形式暢所欲言。
首先,樹立新的評價理念。過去作文評價主要以教師的評語來體現,教師是主體,學生的參與很少,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教師可轉變理念,作文評價也可以以學生為主,學生先自己評價,接著同學之間評價,全班評價,教師再評價等。其次,作文評價應該是及時的。如果學生把作文交上來,老師十天半月才批改完,這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可能早已將自己寫過的作文拋到九霄云外,他們往往瀏覽一下成績及評語而已。如果教師能在學生交了作文后就及時給予其評價,學生不但能針對問題及時修改,而且對下一次寫作也會充滿期待。最后,作文評價應以鼓勵性語言為主。一個班的學生,寫作水平一定會有差異,若以同一標準進行評價,難免會打擊一些學生。作文評價標準可以是多元的,可以以學生的起點為參照,對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循序漸進,從而使全班每位學生都對寫作充滿信心,都會使其作文水平取得一定提高。
指導學生習作,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路程,但我認為,只要我們激發起學生作文的興趣,達到“我手寫我心”,享受閱讀的樂趣,享受寫作的樂趣,那將是我不斷追求、持之以恒的目標!
[1]王凱軍.小學作文教學[J].學周刊,2013(34):151.
[2]姚良君.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四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1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