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社交工具在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來越多,新媒體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媒體相比于傳統媒體的最大特點,就是發布者和受眾之前有更強的互動性。共青團安徽省五河縣委緊緊抓住廣大青年熟悉新媒體、善用新媒體這一特點,把新媒體活力提升工作作為共青團建設的一個重要渠道,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打造了凝聚全縣兩萬團員青年發聲的新陣地。
關鍵詞 新媒體;共青團;青年;思想引領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8-0063-02
1 團屬新媒體的工作方向
青年作為國家建設與社會進步的特殊群體,其價值取向與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息息相關,對民族存亡和國家興旺關系重大。如何讓年輕人認同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下各地共青團組織思想引領的核心內容,也是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戰略性任務。
近年來,新媒體以其便捷的傳播、多樣的內容、開放的交流等特點不斷發展,迅速成為人們,尤其是青年的主要社交工具,新媒體已經深深影響著青年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這給了共青團組織一個有效的抓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和平臺。但新媒體也同時將各類良莠不齊的信息與思想,泥沙俱下的“滲透”到青年中去,稀釋了共青團對青年的影響力,沖擊了青年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因此,如何把握好新媒體傳播規律,充分發揮團屬新媒體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引領作用,使之成為凝聚青年、指導青年、服務青年的有效載體是共青團工作亟待研究的現實課題。
2 團屬新媒體的時代特點
從QQ到微博再到微信,青年使用的新媒體不斷“更新”,這就要求共青團組織勢必要熟練運用新媒體來服務青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團組織由于“趕時髦”也開通了新媒體平臺,但缺少活動支撐、缺少原創內容,只靠“心靈雞湯”和黨政新聞“填充”,創新不足,與其他新媒體差異化不明顯,也必然吸引不了青年的關注。
《安徽青年報》曾刊登文章《“五河青春”:從六個關注到六萬粉絲》,文中指出,團屬新媒體要發展就得考慮3個方面,一是如何聚粉絲,二是如何留粉絲,三是如何讓粉絲活躍起來。《中國青年報》也曾刊登文章表示,不能為了追求時髦,通過發布一些有爭議的、與青年無關的新聞來博取眼球,也不能與其他的新媒體同質。
3 團屬新媒體的活力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團五河縣委共建立QQ群11個,成員覆蓋各領域青年3 000余人;微信公眾號“五河青春”粉絲數50 000余人,累計發布內容1 345期,消息2 600余條,部分消息閱讀量破萬。在安徽地區團委微博影響力考核中,團五河縣委實現七連冠。在團安徽省委每周公布的微信周考核排名中,“五河青春”穩居全省縣區團委前三名。
對于團五河縣委來說,如何有效地把青少年凝聚在共青團的周圍是個長期課題。在農村,多數青年外出務工,平時各項工作難以覆蓋到他們;在學校,大部分團干本身就肩負的繁重的教務和教學工作導致精力不足;在機關事業單位,團干、團員較為分散,不少單位甚至尚未建團;在非公經濟組織中,共青團工作受到的重視遠遠不夠。所以受限于領域、地域等因素,許多團的工作想要邁出第一步就很困難。但是,新媒體的出現提供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因為現實有邊界、網絡卻沒有邊界。每逢春節前,團五河縣委通過“五河青春”發布公告,向廣大返鄉務工青年免費提供車票和招工崗位,讓這些青年直接感受到了來自共青團的關懷。借著這樣的機會,團縣委在春節期間順利完成了對農村青年返鄉創業現狀的摸底工作,并邀請部分代表召開了座談會深入了解他們目前面對的困難。作為團縣委工作手臂的有力延伸,新媒體平臺很好的填補了團系統的空白領域和薄弱領域。不僅如此,在“五河青春”的粉絲越來越多的同時,團縣委也以“青年友”的形象被更多的青年所熟知。
青少年思想引領是共青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首先必須先進行載體化、形式化,變無形為有形,其次是日常化、長期化,堅持潛移默化地影響,最后是自覺化,引導青少年產生自我意識,完成復制,達到思想引領的目標。僅靠以往常規活動的開展和傳統媒體的宣傳教育,是難以達到這些要求的。相比之下,新媒體平臺不但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形成長期載體,還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啟發性,比單向灌輸思想更容易讓青少年接受。前不久,團五河縣委通過新媒體平臺開展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為標準的“五河最美青年教師”評選活動,在全縣青年教師中掀起了學習習近平講話精神的熱潮。除了開展類似的活動,思想引領性的文章始終在“五河青春”微信微博中占有固定板塊,各種話題討論也是“常客”。
聯系服務青少年是共青團爭取青少年的重要途徑,也是共青團的本職工作之一。團縣委本身擁有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想要多為青少年做實事、做好事就必須善于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爭取到的資源,新媒體的出現可謂是雪中送炭。新媒體相比于傳統媒體的最大特點,就是發布者和受眾之間有更強的互動性。通過新媒體平臺,團組織可以更加直接地面對青年、了解青年,尊重和發揮青年在共青團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有針對性的開展多樣性的服務。例如,團五河縣委曾通過“五河青春”的粉絲反映,得知五河縣朱頂鎮陳臺村有個名叫陳永正的青年因車禍高位截癱,父母也先后積勞成疾,生活無以為繼。該消息通過“五河青春”發布后引起巨大反響,當天就為陳永正爭取到了部分捐款。這樣一個救助活動,發動的范圍和行動的速度都不是團縣委以前能夠做到的。“五河青春”日常發布的信息也突出了服務性,例如每年秋天團五河縣委會邀請縣中醫院的專家撰寫了一批秋季養生指南;及時在微信微博中發布五河的重大事件,如封路信息、高速通車信息等內容,信息的轉發量、閱讀量都很高;開通天氣、火車票和違章信息查詢的功能,為青年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4 團屬新媒體的平臺打造
新媒體平臺是一個虛擬的“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其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五河青春”現在擁有新媒體粉絲5萬余人,這就意味著共青團組織每天通過新媒體至少會進行數千人次的思想洗禮,同時還能通過評論及時接收到青少年的反饋,了解他們的思想現狀,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和加強。
單向進行新聞傳播、教育布道、宣傳灌輸的平臺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今青年的需求。服務與參與并舉,線上線下聯合互動的O2O模式才是基層團組織打造新媒體平臺的方向。
因此,在團系統內,要進一步加強共青團網絡工作隊伍建設。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對新媒體工作人員、網宣員的培訓,重點是對新媒體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和對網宣員的政治思想教育;根據各地方新媒體考核成績有針對性的加強指導,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以點帶面,對表現突出的新媒體平臺予以一定程度的扶持,塑造出一批“大V”;選樹和宣傳優秀的網宣員典型,為網絡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奠定基礎;探索更加有效的網宣員組織和發動方式。
在團系統外,要進一步尋求廣泛的資源支持。爭取地方黨委的支持,解決部分經費問題;加強與地方宣傳部、電視臺等宣傳口部門的對接,獲得更多信息渠道;重視民間力量,與地區內的其他自媒體開展合作,相互促進、實現共贏;在線上和線下統一建立起意見收集、反饋機制,尊重青少年的需求加以改進。
總的來說,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基層團組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基層團組織希望把各地微信公眾號打出去,不再限于地域范圍內,也不再限于團系統內,能夠為共青團、為青少年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在此與大家共勉。
新媒體是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吸引和凝聚廣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載體。共青團新媒體工作既要滿足時代的需求,又要傾聽青年的訴求。共青團要堅持把新媒體作為自身工作新的增長點,不斷探索、不斷革新,從而更好地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
參考文獻
[1]黃坤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7-11-17.
[2]章正.高校團組織如何玩轉新媒體[N].中國青年報,2015-04-14.
[3]張仲磊.“五河青春”:從六個關注到六萬粉絲[N].安徽青年報,2017-05-26.
[4]杜娟,張彬彬.網絡新媒體時代提升高校共青團品牌工作影響力和凝聚力方式方法研究——以合肥學院為例[J].才智,2018(1):130-131.
[5]繆菁.如何發揮團屬新媒體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引領作用[J].知識經濟,2016(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