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蕓
摘要:《哈姆雷特》作為莎士比亞文學作品中之巔峰極致,在文學界廣受關注,同時在世界文學史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利用后現代主義視角再去審視《哈姆雷特》,可以成為深層全方位探究莎劇的新路徑。本文通過對后現代主義特點的闡述,以及運用后現代主義視角審視下作品的劇情之偶然性、意義之不確定性和多元化的創作手法三點來引導讀者深切感受到作品蘊涵的后現代主義的特征魅力以及獨立精神。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特征魅力;哈姆雷特;獨立精神
一、引言
后現代主義這股文化思潮是通過批判和反省,以及繼承西方文化、哲學、藝術、社會等過程形成的。在哈桑、德里達、詹姆遜等代表人物共同影響下,使其成為學界熱點,極大影響了文學研究及其他相關領域?!豆防滋亍纷鳛槲膶W史上的一部經典巨著,同時也是莎士比亞個人最高的文學成就作品。本文以后現代主義特點的闡述出發,通過后現代主義視角審視下作品呈現出的“劇情之偶然性、意義之不確定性和多元化的創造手法”三點來引導讀者深切感受作品蘊涵的后現代主義的特征魅力以及獨立精神。
二、后現代主義的視角審視《哈姆雷特》
(一)劇情之偶然性
《哈姆雷特》劇中情節存在極強偶然性,契合了后現代主義的特征,很多情節都以哈姆雷特作為主線因而發生的。縱觀整部劇,類似這種偶然情節很普遍的存在劇本內,通過一些偶然的事件,從而不斷開啟新的劇中沖突矛盾,保證劇情發展持續有新鮮的血液。并且這些偶然的情節還幫助了讀者整理出劇本里面有直接表露出的王子哈姆雷特具體復仇計劃,為此劇增加了更多的不朽魅力?!豆防滋亍穭≈械倪@些偶然性情節可以強效有力的打破傳統的敘事模式一貫的連貫邏輯性。并極大的激發讀者想象力及好奇心,使劇本的戲劇變化性更加突出,提供給讀者無盡想象空間[1]。
(二)意義之不確定性
后現代主義其中一個核心之原則即是意義之不確定性。劇中情節都圍繞著復仇展開,哈姆雷特的猶豫不決也貫穿在整部劇的復仇過程中。某種意義來說,哈姆雷特重大事情上的猶豫不決以及劇中到處從上的那些偶然情節,更加闡述了他是一個“后現代主義者”,具備后現代主義者一些特征。這些特征讓哈姆雷特作為全新的一個二十世紀里未解構的人士的面貌呈現讀者面前。他對于自己的人生以及其處于的環境充滿了質疑。例如,哈姆雷特沒有辦法做出果斷的復仇決定,原因是懷疑鬼魂話語的真實性,因為他認為鬼魂言語沒法校驗。與此同時他又沒有辦法背離內心的初衷,始終遲疑不愿復仇是因為自己內心深處不愿意確定叔父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所以說,諸如鬼魂的情節設定、已定的復仇計劃準則都體現了不確定性,這樣的安排勢必要哈姆雷特突破原來構造,并依托此基礎再度創造動力進行復仇。其中劇本開始時,他面對鬼魂時因為內心矛盾無法做判斷,而親眼所見后并收到父王鬼魂希望自己復仇使命時,這個信息促使他想加快措施驗證真偽,這種意義之不確定性始終滲透貫穿在整部劇中。哈姆雷特作為一個被多重監視對象,盡管親自驗證了事件真相,卻依然沒有即刻實施行動,更加說明了意義之不確定性。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運用模糊印象的技巧來塑造人物,使讀者針對劇中人物有很多種印象,對其產生復雜的感受,沒有辦法簡單直接判斷界定人物,提高了閱讀難度,達到增強劇本的藝術效果[2]。
(三)多元化的創造手法
后現代主義的發展進程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沒有統一寫作范式,風格以多元化形態體現。非常突出的例子就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其中采用了大量的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的并存,在劇中還充斥了很多和性相關的雙關語。莎士比亞運用雅俗共賞的多元化創造手法起到了譏諷和挖苦目的,完全契合了后現代主義的突破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界限特征。劇中始終出現的鬼魂則體現出后現代主義里的超現實主義手法,這樣的情節描寫更增添了戲劇神秘感和美學效果。除此以外,劇中還出現了很多種文體共存的現象,比如書信和詩歌等。后現代主義視角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不但體現多元化創作特征,還具有文學作品于整個社會歷史當中存在的獨立精神。具備這樣精神特質的文學作品通過融合作品中的缺陷及優點,給讀者呈現了原味豐富的生動情節,帶給其更廣闊的想象空間[3]。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久不衰的優秀文學作品,他給讀者帶來一幅一幅的后現代主義畫面。本文以后現代主義特點的闡述出發,通過后現代主義視角審視下作品呈現出的“劇情之偶然性、意義之不確定性和多元化的創造手法”三點來引導讀者深切感受作品蘊涵的后現代主義的特征魅力以及獨立精神。
參考文獻:
[1]呂春月.《挪威的森林》的復調性[D].黑龍江大學,2010.
[2]蔣青青.《海邊的卡夫卡》的互文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
[3]沈啟飛,劉鵬.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從后現代主義視角評析[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1(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