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娟
摘要:神話傳說是人類早期社會生活的縮影,是社會面貌和人們思想的體現。《華陽國志》中記載了許多古代巴蜀地區的神話傳說,通過這些神話傳說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巴蜀的早期歷史,領略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本文將以《華陽國志》為載體,簡要分析巴蜀地區的水崇拜情結。
關鍵詞:華陽國志;自然類神話;巴蜀;水崇拜
《華陽國志》是東晉常璩撰寫的一部地方志,又名《華陽國紀》或《華陽紀》。劉琳《華陽國志校注》認為《華陽國志》原名《華陽國記》,后改為《華陽國志》,所以《水經注》中就將二者混用。據《華陽國志》序言記載,常璩的寫作意圖是讓世人看到被隱沒、被疏略的古巴蜀文化,所以常璩以《史記》為取舍標準,以《蜀王本紀》、《風俗通》、《州記》、《益部耆舊》、《本蜀論》等舊記為材料來源,并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整理完成了《華陽國志》。《華陽國志》全書約十一萬字,共十二卷,由四個地方志和七個人物志以及序言組成。記錄的時間是從遠古到東晉永和三年,記錄區域主要以巴蜀為主,涉及今云南、貴州、陜西、甘肅等部分區域。《華陽國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講述巴蜀地區相關歷史的地方志或地方史著作。《華陽國志》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地理價值,為我們研究巴蜀地區乃至西南地區的政治、地理、歷史、經濟、民族、風俗、物產等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和歷史依據。《華陽國志》內容豐富多彩,記載了許多古代巴蜀地區的神話傳說,所以本文將以自然神話為切入點出發,淺析巴蜀地區對水的崇拜。
神話是什么?估計很多人會想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但對神話的具體概念可能還是很模糊的。目前學術界對神話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所以本文主要采用郭預衡老師的說法。郭預衡老師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認為“神話是古代人民以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口頭創作的神異故事。是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現實的形象描述,表現了初民的原始理解力,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并使之形象化的藝術結晶。”(1)可見神話傳說其實產生于很早的年代,最早是以口頭創作的方式出現的,但用文字記錄下來則比較晚。我國古代雖缺乏系統記載神話的專門典籍,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神話的記載,在《山海經》、《莊子》、《楚辭》、《淮南子》等書中,或多或少有一些神話傳說。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自然類神話傳說占據較為重要的位置,是中國神話傳說的重要組成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人類社會的童年時代,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力極為低下、生產工具落后、自然環境惡劣、人們的認識水平非常有限,人們對社會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便產生了“萬物有靈”的思想,認為所有不能解釋的現象皆是神靈在起主導作用,這也體現了早期人類渴望征服自然的愿望。
《華陽國志》中記載了很多關于水神的神話傳說。《巴志》記載魚復縣有一位澤水神,天旱的時只要在傍晚鳴鼓便會降雨。左思《蜀都賦》和劉逵的注也曾記載過類似的事件。可見先民無法理解下雨的科學原理,認為是天大旱之時,人們用敲鼓的方式祈求水神的幫助,水神聽到鼓聲后便會降雨,于是人們便將下雨的功勞歸于水神,以此為神跡加以崇拜。《蜀志》記載邛都的水多為“惡水”,所以水神告誡人們不能向水中亂扔東西,否則就會遭到懲罰。此水神傳說應是當時存在污染水源的現象,為了達到保護水源的目的,所以先民就借用水神的力量告戒人民要保護水資源。究其原因,水是生命之源,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時代,人們凈化水資源的能力較差,所以清潔的水資源尤為重要。由此可見,巴蜀地區早就存在水污染的現象,也意識到保護水源是關系生存的大事,所以為了長期的生存,便憑助水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借助水神的力量起到宣傳、警戒的作用。《蜀志》記載了蜀郡當時由于水精作怪存在嚴重的水患問題,李冰為解決水患問題就持刀入水和水精作斗爭的故事。關于此傳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和應劭《風俗通》也曾記載過此事。他們都寫到李冰入水和水神決斗的故事,可見當時民間普遍接受這種說法。李冰是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修建的都江堰造福了蜀地人民。可見巴蜀民眾不能科學合理地認識李冰治水的原理,就賦予李冰巨大的神力讓他斗敗水精、消除水患。這反映了早期人民的認識水平較為低下,同時也是人們對戰勝水害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的表現。李冰斗水精的神話,亦是當時蜀人對水崇拜的另一表現。
從《華陽國志》中對水神的記載我們不難看出巴蜀人民對水有著特殊的感情,水是具有靈性的,善良的水神會保佑巴蜀地區風調雨順。正是由于人們對水神的崇拜,所以水神具有無窮的力量,可以起到宣傳警戒的作用。而水害出現時,則又造出主惡的水精,此時便需要具有神力的人與之決斗,最終獲得勝利。深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能力有限,對大自然中的許多自然現象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于是就利用神話賦予萬物“神力”,以達到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注釋:
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
參考文獻:
[1]常璩撰.劉琳校注.華陽國志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1984.894.
[2]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
[3]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2007:251.
[4]程熙.從神話考古看古蜀的歷史文化內涵[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5]敖依昌,譚小華.華陽國志中的神話傳說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