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卉
摘要:朱圓稱錢基博先生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真正全面精通經史的一代碩學通儒”,錢基博先生身上體現的知識分子的品格是我們應該繼續繼承和發揚的。錢基博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學者對于錢基博先生的研究保羅萬象,大多側重于其學術觀點的討論。本文以《論語》的“仁”“孝”觀念為基點,探討錢基博先生作為中國代表性的知識分子其身上“仁孝觀”的體現。
關鍵詞:論語;仁;孝;錢基博
錢基博先生一生砥礪治學,成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國學家、文章學家,其一生學術研究成果頗豐,其教育思想為后人提供良好的借鑒,其國學研究涉及到經史子集各個方面,其文學史的建構也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錢穆先生《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中曾評價:“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子泉。生平相交,治學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卞X基博先生不僅治學有方,其人生修為更是我們后生所敬仰之處。
一、人格教育和國性教育思想中的“仁”
錢基博先生投身于教育事業四十余年,曾任教于無錫縣立第一小學、吳江麗則女子中學、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國立清華大學、圣約翰大學、第四中山大學、無錫國學專門學校、光華大學、浙江大學、藍田國立師范學院、華中大學和華中師范學院,孜孜不倦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據統計《論語》中的“仁”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字之一。而錢基博先生教育觀正踐行“仁”的實踐?!墩撜Z譯注》里仁篇第四中: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吾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乎,我未之見也?!?/p>
里仁篇中著重表達了“仁”的思想,而這里的“仁”與“人”本是同源,主要指的是人的“修為”,儒家思想重在“修身”,貴在“修心”,儒學亦是修身之學,而這種“仁”是君子有修為的體現。仁者之所以為“仁”,是因為他能夠適應環境的變遷,不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泰然處之,而不動搖,即“君子不移”,而具備仁德的人,能夠以客觀的態度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而不是僅憑一己之見,來評判他人。再者,孔子強調仁者不能夠做壞事是因為他能夠堅持思想和行動的統一,這是儒家傳統思想指導下的具體實踐,仁者的行動出于他的仁德也出于他的修為,所以在堅定的仁的信念的支持下,他也很難做出不利于他人的事情。除此之外,孔子還認為,能夠堅守“仁”的君子,之所以受人們敬仰和尊崇,是因為他能夠不違背自己的初衷,他能夠在生活的環境中清醒的看清自己,也能夠正確定位自己,不斷反省自身,不斷去追求“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用仁德去感化他人。
陳正儒和彭桂芳在《錢基博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的特點與啟示》論錢基博先生的教育思想時提到:“‘仁、善群是錢基博在文章和演講中經常提到的關鍵詞,據筆者接觸到的材料,‘仁出現的次數不下百次,‘善群出現的次數也有近50次。在某種意義上說,‘仁、善群為錢基博人格教育與國性教育的核心‘仁、善群然后才能達到‘無我?!币源丝梢钥闯?,錢基博先生尊崇“仁”的思想,自己也在不斷踐行仁德,在宣傳教育活動中也努力將“仁”的思想外化于他人,給他人以啟迪?!笆聦嵣?,錢基博先生的一生就是‘無我的一生,也就是沒有自私之心的一生。‘無我可以說就是錢基博的人格表現,也是他對學生最基本的人格要求?!贝送猓X基博先生教育學生時也處于“國性”,時刻以國家利益為重,有“國性之自覺”,錢基博先生早年參與過革命,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革命者,所以他有滿腔的愛國熱情,他更有堅定的國家意識,他始終將國人和國家放在首位,為中華民族的前途道路而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國家動亂時期他有知識分子的擔當,他教育學生做人要堅守人格,做中國人首先要有國性,這是他對當時社會的體悟也是他一生作為“仁者”的堅守??吹贸鲥X基博先生是有修為的人,他在感染和教化著他的學子,他的精神在現今社會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這位擁有實干精神的教育家,以自己的“仁心”和“仁德”實行著“仁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幫助中國青年在國家危難中覺醒,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道德楷模。
二、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孝”
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四位著名的國學大師:太倉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吳江金松岑還有無錫錢基博。現如今我們對其了解不多,但是廣為人知的是國學大師錢鐘書先生,錢氏父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而父子二人都能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離不開他們所受的家庭教育?!靶⒌馈弊怨乓詠碜鳛橹腥A民族優良傳統一直流傳至今,《論語》中提倡我們要盡孝: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道,可謂孝矣。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p>
《論語》中的“孝”是一種遵循,即“父作子述謂之孝”,能夠繼承父業并將其發揚光大可謂盡孝??鬃犹岢鋈耸堑谝晃坏?,做人首先在家庭中就要做到遵守孝道,遵守孝悌規范,服侍父母要盡心盡力,從家庭中做起然后在社會中才能做到謹慎可靠,更好的立足。其次,這種“孝”也體現在加強自身修養,完善自身,保持自身的健康,這樣也可以免除父母的擔憂,這種方式也是“孝”的一種表現方式,“孝”作為中華傳統美德一直延續至今。
錢基博先生的家庭教育觀念是遵守“孝”道的,就錢基博先生而言,他本是文化家族,他自幼好學,傳承家業。《錢基博自述》的自傳中提到:“從長兄基恩受書;九歲畢《四書》、《易經》、《尚書》、《毛詩》、《周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古文翼》,皆能背誦。十歲,伯父子仲眉公教為策論,課以熟讀《史記》、諸氏唐宋八大家文選。而性喜讀史,自十三歲讀司馬光《資治通鑒》、畢沅《續通鑒》,圈點七過。”錢基博先生勤奮治學,將書香世家發揚光大,錢氏家族在其傳承下繁榮昌盛,不可不謂之“孝”。
在錢基博對錢鐘書的家庭教育也體現著“孝道”觀,錢基博的家教很嚴格,尤其在錢鐘書的學習方面,如果錢鐘書學習不努力還會被父親痛打一番。正是父親以身作則并言傳身教,錢鐘書才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礎。錢鐘書向父親學習,“觀其志”也“觀其行”,在學術研究領域繼承其父業,延續家族文化香火。再者,錢鐘書在生活中也尊親孝親,發了工資供養父母,也會親自下廚為父母做飯,這種“孝”外化于身內化于行。
三、結語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曰:“恭、寬、信、敏、惠?!辈徽撌清X基博先生的學術研究和還是人生品格都是符合君子之風的。他作為中國一代大儒,孜孜不倦地為中國教育身體力行,在為人品格上恪守原則以身作則。在錢基博先生身上所體現的“仁孝觀”正是《論語》的具體實踐,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8.(后面引用論語譯注皆出自此書)
[3]錢基博.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錢基博自述[M].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