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托合提
摘要:從民俗文化的角度分析《紅樓夢》的民俗文化詞匯,結合作品中的語言實例,從文化和翻譯的角度予以解讀,以發(fā)掘其所蘊藏的民俗文化的整體面貌和文化內(nèi)涵。
關鍵詞:紅樓夢;民俗文化;翻譯
物質(zhì)生活中的民俗文化詞來源于生活,它能直觀的反映出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飲食習慣、服飾搭配、居住方式、交通運輸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物質(zhì)生活民俗是人們在利用自然資源與物質(zhì)生產(chǎn)資源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社會需要與精神需要過程中所形成的習俗慣例。(1)明清時代的民俗文化具有全民性、獨特性和多樣性的特征。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民俗文化以及對應的民俗文化詞匯更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一、《紅樓夢》中的民俗文化詞的分類及維譯
(一)服飾類民俗文化詞及其維譯
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是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它也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貫穿著人類各個歷史時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紅樓夢》中服飾類民俗文化詞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大多都用來描寫賈母、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一些主要人物的穿著打扮。這些描寫能反映出賈家的社會地位之高,可以說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例如:戴著束發(fā)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抹額。(第三回)維譯:u ?oqqisi?ɑ tvrvlg?n ?e?i vstig? jɑqut k?zlvk ɑltun tɑ? tɑqi?ɑn,g???r ojnɑp tur?ɑn ikki ??di?ɑ svriti ?ekilg?n mɑ?lɑj?? qɑ?liri?i?? te?il?ɑn.
紫金冠,又名太子盔,多用于王子及年少的將領。前扇為額子,后扇在圓形頭盔頂上加多子頭。左右掛長穗,背后掛一排短穗。維譯本中將其譯為“jɑqut k?zlvk ɑltun tɑ?”,意思是“嵌著紅寶石的王冠”。譯者巧妙地將紫金冠鑲嵌寶石的構造和材質(zhì)完整地翻譯出來。“taj”將其榮國府掌上明珠的地位和上層社會的貴族形象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
2.飲食類民俗文化詞及其維譯
《紅樓夢》一書中有關飲食的詞匯十分豐富,維譯本中也對飲食詞匯進行了比較細致的翻譯。例如:這個盒子里是方才舅太太那里送來的菱粉糕和雞油卷兒,給奶奶姑娘們吃的。(第三十九回)維譯:su jɑ?iqidin etilg?n toqɑ? bil?n toxu je?idɑ pi?urul?ɑn qɑtlimɑ bɑr,?zliri bil?n xɑn qizlɑr e?iz t?gsun.
菱粉糕為清代南方地區(qū)一味傳統(tǒng)特色名食,是南方人喜食的傳統(tǒng)食物之一。這是漢民族的傳統(tǒng)食物,維吾爾族飲食中卻沒有相應的詞匯。譯者針對這種詞匯采用了加詞的翻譯方法,將其譯為“su jɑ?iqidin etilg?n toqɑ?”,意思是“用水核桃烤熟的小油馕”。譯者還采用了直譯法,將“雞油卷兒”譯為“toxu je?idɑ pi?urul?ɑn qɑtlimɑ”。可見,譯者的翻譯符合目的語讀者的文化底蘊,不容易引起認識上的偏差。
(二)交通工具類民俗文化詞及其維譯
交通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通運輸民俗由于受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表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特征。而其中的交通工具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產(chǎn)消費活動及其發(fā)展過程。例如馬車、牛車就是古代比較常用的交通運輸工具。它們是牲畜與運載工具相結合的產(chǎn)物。《紅樓夢》中的各種交通工具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交通運輸方式和交通運輸發(fā)展狀況。例如: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第三回)維譯:ulɑr gvl?p?ɑn d?rvɑzisi ɑldi?ɑ k?lg?nd? mulɑzimlɑr t?xtirɑvɑnni j?rg? qojup ?d?p bil?n ?ox?up ?iqip keti?ti,k?jnid? kelivɑtqɑn ɑjɑllɑr ɑlmɑn tɑlmɑn kelip p?rdini qɑjrip lind?jjvni t?xtirɑvɑndin ?v?vrdi.
轎子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靠人或牲畜扛或載而行,供人乘坐的一種交通工具,是裝在兩根杠上可移動的床、座椅、坐兜或睡椅。譯者采用意譯法將“轎子”譯為"t?xtirɑvɑn”,保留了源語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使譯文直接并準確。
二、結語
整體來說,《紅樓夢》中的民俗文化詞根據(jù)具體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環(huán)境,采用了不同的翻譯方法,在譯入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詞語或表達來傳達了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單純地“達意”,更注重了“表情”,從整體上體現(xiàn)了民俗文化氛圍,傳遞其中的文化信息。
注釋:
鐘敬文.中國民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9.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柳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831.
[2]熱合曼·馬木提等譯.紅樓夢[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74:755.
[3]馮其庸,李希凡編.《紅樓夢大辭典》增訂本[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723.
[4]王娟.民俗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