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裕



【摘要】本文以我國31個省份2010至2016年的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水平等數據為例,實證研究區域間醫療保健消費水平影響因素的作用效果。面板數據模型結果顯示:整體而言,收入、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等因素顯著地提高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水平;分區域來看,收入、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對東、中、西、東北部地區的城鎮居民保健消費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顯著的區域性差異。
【關鍵詞】城鎮居民 醫療保健 影響因素 區域差異
一、引言
居民的健康保障問題一直是我們國家發展中十分重要的問題。十三五規劃的主要內容也包括了“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問題研究。建議指出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在逐漸增大,20世紀90年代之前,我國居民整體的醫療保健支出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3%到3.5%之間徘徊。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該比值開始上升到4%,90年代末期,該比值接近5%。進入21世紀后,前十年比值超過了5%,近幾年有所回落,比值在4%左右徘徊。雖然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呈現出較快的增長,但不同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二、文獻回顧
在不同類型的消費函數的構造中,收入都被作為最為重要的因素。例如應用較多的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認為消費支出主要受到了家庭收入的影響。本文所研究的醫療保健支出,只是無數種消費支出中的一種,符合消費支出的一般規律。收人因素被廣泛用來解釋不同國家或地區醫療保健支出的差異,趙郁馨等(2000)對我國的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問題的研究表明彈性系數在1.2左右。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之間均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曹鑫和黃曉治(2007)利用廣西省的面板數據進行了驗證,顧衛兵和張東剛(2008)、胡宏偉(2012)、周先波(2009)等利用省際面板數據也進行了證實。
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經濟發展、教育、財政支出等因素對醫療保健支出的影響在不少學者的研究中都得到了驗證,并且區域差異十分明顯。黃小平和劉海(2011)認為影響農村居民醫療消費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高低、政府衛生投入狀況、居民年齡結構以及家庭風險分擔機制等。趙振然(2014)把居民分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兩個群體,并以農村居民為研究對象,并以我國31個省份1993年至2012年的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水平等數據為例,實證研究區域間醫療保健消費水平影響因素的作用效果。唐齊鳴和項樂(2014)發現政府支出對東部地區有較大的正向影響而對中、西部地區的影響是負向的且影響程度相對較小;醫療服務供給水平對中部地區的影響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三、變量選擇和數據來源
根據對已有數據的梳理,影響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的變量一般包括收入水平和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等。其中,本文對收入水平的選擇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記作income;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為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記作service。
本文研究的樣本樣本為全國31個省份,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劃分,將31個省份劃分為東部、西部、東北部、中部來分區域研究。研究期間期間為2010~2016年,變量采用的各項指標均為分省年度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每千人口衛生人員數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網站。
四、模型分析與實證檢驗
(一)相關性分析
表1是各個變量的皮爾森相關系數分析。從表三我們可以看出,被解釋變量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與所選取的兩個解釋變量顯著相關,且兩個個解釋變量相關程度不同,相關系數最高的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這與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也是相符合的,其次是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
(二)平穩性分析
實證模型對數據的平穩性有要求,非平穩的數據可能導致虛假回歸的問題。故進行實證之前,需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使用的是平衡面板數據,故選擇LLC同根檢驗,檢驗結果如上表2。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都是平穩的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非平穩數據。本文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對數處理后,再次檢驗,得到平穩的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對數后,直接放入模型中進行估計會導致變量的系數意義不明,故本文對所有變量都進行了對數處理。
(三)實證估計
表3的估計結果是由作者使用STATA計算出來的結果,由于本文使用的數據是面板數據,所以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模型中進行選擇。按照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和全國分類對數據進行Hausman檢驗,檢驗結果如上表所示,全國樣本和東北部樣本使用固定效應模型,東部、西部、中部使用隨機效應模型。
表3的第一列是全國的結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地方經濟發展對城鎮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都有顯著影響。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income的估計系數為0.9502,且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其含義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會促進醫療保健消費支出0.9502個百分點,二者是顯著的正向關系。需求的收入彈性小于1,說明對于城鎮居民來說醫療保健消費屬于正常品。對于城鎮居民來說,醫療保健消費水平高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收入水平,伴隨著我國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也水漲船高。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lservice的估計系數為0.2729,且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其含義是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會增加0.2729個百分點。這就說明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促進城鎮居民增加醫療保健消費支出。
進一步,本文將31個省份劃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四個區域,進行分類估計,以探究收入水平和地方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對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影響的區域性差異。
首先對于東部地區來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系數大于全國水平;然而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估計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由此可知,影響東部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支出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系數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與西部和東北部相比,東部地區的城鎮居民收入相對較高,加之該地區經濟社會發達,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意識較為強烈,這些地區的醫療機構對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拉動效果不十分明顯。對于東北部和西部地區來說,收入水平和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系數為正,并在不同水平上顯著。西部地區更多受到收入的影響,而東北部地區更多受到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影響。
五、結論
總的來說,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消費顯著地受到收入水平和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影響。目前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處于0和1之間,屬于一種正常的商品。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提升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有助于促進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消費。分區域來看,收入的影響自東向西大致呈現一種逐漸減弱的趨勢,而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影響自東向西呈現一種逐漸增強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唐齊鳴,項樂.中國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的影響因素及區域差異性研究.金融研究,2014(01):85-98.
[2]趙振然.我國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消費影響因素的區域差異研究.消費經濟,2014(03):24-29.
[3]王學義與張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醫療保健消費. 統計研究,2013.30(3):59-63.
[4]羅艷虹等.基于中國26省面板數據的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實證分析.中國衛生統計,2010(02):118-121.
[5]周先波,田鳳平.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消費的差異性分析——基于面板數據恩格爾曲線模型的非參數估計.統計研究,2009(03):51-58.
[6]顧衛兵,張東剛.城鄉居民收入與醫療保健支出關系的實證分析.消費經濟,2008(0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