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芬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當前部分數學教師的評價觀念刻板僵化,課堂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單一,評價語言簡單無味、缺乏針對性。針對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課堂評價主體單一、以分數作為主要標準等問題,教師要將發展性評價引入課堂評價,建立完善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升課堂評價基本技能。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9-0028-02
課堂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構成課堂教學過程的要素所進行的評價活動。課堂評價是教師與學生相互溝通與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有效的課堂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有了較大的改變,但有時仍然存在評價觀念刻板僵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單一,評價語言簡單無味、缺乏針對性等現象。因此,教師需要完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注重評價手段的多樣化,重視人文關懷,重視評價結果反饋,保證評價的科學化、專業化。要將發展性評價引入課堂評價,建立完善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升課堂評價基本技能,使評價更有效,讓學生在教學評價中找到激發自我發展的動力。
一、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
在數學課堂中,有時存在評價觀念刻板僵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單一,評價語言簡單無味、缺乏針對性等現象。
1.部分教師的評價觀念刻板僵化
部分教師認為,課堂評價就是對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檢測,就是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一個簡單的評價,課堂評價的目的是進行學生等級劃分,方便學校計算每個班級的升學率。這是教師對課堂評價的認識偏差。還有的教師進行課堂評價時就是對學生進行提問,針對回答情況給出相應的評價分數,忽略學生也是評價的主體,沒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2.部分教師的課堂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單一
部分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時,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單一,主要是對課本知識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幾乎很少。可見,這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理解評價的意義,只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3.部分教師的評價語言簡單無味、缺乏針對性
教師使用恰當的評價語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當前,部分教師的評價語言過于單調、籠統,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個別教師的評價語言甚至具有傷害性。對于優等生,有些教師往往多用肯定、表揚的語言,而對于學困生,有些教師沒能做到一視同仁,要么批評,要么冷漠相對。這往往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心,也容易滋長優等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二、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問題
當前,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課堂評價主體單一、以分數作為主要標準等問題。
1.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
在日常教學中,傳統課堂評價理念有時根深蒂固。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往往遵循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考試為主要手段的理念。評價的主要手段是進行課堂隨機提問、各種測驗,以及查看作業完成情況。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夸大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阻礙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阻礙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2.課堂評價主體單一
傳統教學理念認為,教師主導課堂的一切,教師所講的話就是真理。在這樣的教學理念影響下,課堂評價的主體自然是高高在上的教師,教師是理所當然的評價者,教師的權威使得學生不敢對其教學情況評價。評價的目的、評價的方法、評價的標準,都是由教師來進行規定,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教師若忽略學生也是課程評價的主體,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就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3.課堂評價以分數作為主要標準
部分學校受陳舊的教育思想影響,將升學率作為檢驗教師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一些教師進行課堂評價以分數作為主要標準,沒有考慮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同時忽略評價的過程,只注重評價的結果。這樣,課堂評價也就成為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分辨學生成績優劣的工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教師往往以教材標準答案作為依據,對答案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稱贊,對答案錯誤的學生很少激勵并幫助學生找出原因、改正錯誤,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三、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
1.將發展性評價引入課堂評價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改變過分強調選拔功能、忽視激勵功能的傳統評價方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多方面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要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關注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三觀”,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評價應該具有綜合性,注重多元化,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觀察和評價,真正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與進步。
2.建立完善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課堂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具體學科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完善。首先,制定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層次性、階段性,適應不同基礎學生的教學目標。其次,確立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主要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個性品質、學習態度、思想情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再次,確立評價手段和評價方法。要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通過適當的評價方法有效提高評價效果,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在師生交流、互動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和進步。最后,搜集評價信息。要搜集與評價相關的信息,對評價結果的反饋進行歸納、總結,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在教學方面進行調整,使得評價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3.提升課堂評價基本技能
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提升課堂評價基本技能。評價要具有情感性,激活師生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體現教師的機智;要富有藝術性,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具有針對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改正錯誤。評價語言的科學性和情感性,能夠指引學生的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在平時要多加練習,積極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強訓練,形成屬于自己的評價語言,增強課堂評價語言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對促進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要針對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注重評價手段的多樣化,重視人文關懷,重視評價結果反饋,將評價內容貫穿于教師教學活動之中,使得評價日常化,保證評價的科學化、專業化。要將發展性評價引入課堂評價,建立完善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升課堂評價基本技能,使評價更有效,讓學生在教學評價中找到激發自我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曹文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現狀調查研究[J].教書育人,2017(26).
[2]王小明.基于“數學文化”理念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數理化學習,2013(01).
[3]潘小明.數學課堂教學本真性評價之省思[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02).
[4]段志貴.基于新課程標準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J].教育探索,2008(10).
[5]朱海霞,朱德全.基于問題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