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惠金融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首先從發展公平性、商業性以及穩定性等方面介紹了普惠金融的內涵,其次又從指數構建、結果分析等方面對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了相應的評價,其中指數構建又包括維度劃分、指標選取、權重明確等方面,最后又從經濟、收入、設施、勞動力結構、知識等方面對普惠金融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普惠金融 發展評價 影響因素
一、引言
普惠金融強調的是對金融資源進行公平分配,它的服務范圍比較廣泛,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金融需求,有效彌補了普通金融服務的不足之處。然而現階段很多人都沒有對普惠金融的概念、發展情況以及影響因素等進行有效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金融領域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對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普惠金融的內涵
普惠金融也被稱為包容性金融,它是在微型金融以及小額信貸等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它注重的是對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現階段已經涉及到了信貸、儲蓄、支付以及保險等眾多金融領域。
(一)發展公平性
由于受到交易成本高或者是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一些弱勢群體很難獲取到金融服務,而對于普惠金融來說,強調的是發展公平性,任何群體都可以對金融產品或者是服務進行享受,同時這種公平性還體現在大中小企業之間、地區之間以及城鄉之間。
(二)商業性
普惠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各大金融機構的支持,除了現有的銀行之外,還需要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機構,進而滿足各個群體對金融的差異化需求。對于普惠金融來說,并不是只注重扶貧,而是在為各大群體提供服務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穩定發展,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商業性。
(三)穩定性
普惠金融不僅注重效率,它也強調公平,對金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對金融風險進行分散,進而確保金融業的穩定性[1]。
三、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
(一)指數構建
指數構建是評價普惠金融發展的前提條件,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普惠金融指數進行構建:
第一,對普惠金融維度進行劃分。在普惠金融體系當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供給和需求,所以本文也是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將普惠金融劃分成金融服務范圍與金融服務使用兩個維度。從供給的角度來看,可以將金融服務范圍進行細分,分成服務滲透性的地理維度與服務可得性的人口維度。因為金融服務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金融機構撤離”方式對弱勢金融需求人員進行排除,而這種方式又極具地理性,所以在對普惠金融進行評價時,應該對地理維度上的金融供給進行重點考慮。另外,對于金融排除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指向性,也就是說對部分群體進行排除,因此,在對普惠金融進行評價衡量時,也需要對金融供給對人口服務的程度進行充分考慮。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本文主要是研究需求者對金融服務的使用情況,其中金融服務指的就是存款和貸款,因為它們在金融服務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所以通過這兩種服務可以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有效評價。
第二,對指標進行合理選取。本文根據普惠金融的維度,選取了7個相關指標,包括每萬平方公里中銀行金融機構的數量、每萬平方公里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從業人數、每萬人擁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每萬人擁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數量、人均各項存款在人均GDP中所占的比重、人均各項貸款在人均GDP中所占的比重、存貸之比,并且各項指標和普惠金融指數都呈正相關
第三,對指標權重進行明確。本文主要通過變異系數法對指標權重進行明確。首先通過變異系數對各個指標的差異程度進行衡量,對指標量綱問題進行消除,變異系數是指標準差和平均數的比值,對各項指標的標準差及平均數進行計算,得到相應的變異系數,最后再進行加總求和,進而獲得各項指標的權重。在得到各項指標的權重之后,在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就可以獲得普惠金融指數。其公式為:
其中,X1,X2……Xn表示的是各個指標當中普惠金融發展的情況,Y1,Y2……Yn表示的是普惠金融所達到的最高發展水平[2]。
(二)結果分析
通過對指標實際值、指標權重以及普惠金融指數等進行計算,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最近幾年當中,“每萬平方公里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從業人數”與“每萬人擁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數量”這兩項指標的均值最高,從供給的角度上講,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并且這兩種指標在數值方面沒有較大的差異,變化趨勢也比較相似。對于“每萬平方公里中銀行金融機構的數量”與“每萬人擁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來說,這兩種指標的波動幅度較大,在2004年到2006年之間呈下降趨勢,到了2008年的時候出現了最低值,最近幾年又具有上升態勢。
從金融服務使用的層面上來看,“人均各項存款在人均GDP中所占的比重”與“人均各項貸款在人均GDP中所占的比重”存在較大的差異,在2006年到2009年之間波動較為明顯,2009年之后,它們的變化基本相同。而對于“存貸比”來說,整體上并沒有太大的波動。
從整體上來看,最近幾年我國普惠金融指數增速比較快,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雖然也存在一些波動,但是也僅處于它的成長初期,其中,地理維度和人口維度是它的主導力量。在這個過程當中,增幅較大的年份包括2004年、2007年以及2009年,下降年份包括2005年、2006年以及2008年。在2008年之后,普惠金融指數開始了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在2012年之后,使得普惠金融指數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的宏觀調控,利用貨幣政策以及信貸工具等對信貸資金投放進行有效調節,對金融機構進行鼓勵,對“三農”和小微企業進行支持,增強了弱勢群體對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背景下,增加了人們獲取金融服務的渠道,人們利用互聯網就可以對金融服務進行獲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從目前普惠金融的發展情況來看,金融服務范圍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現在地理維度、人口維度上金融機構以及從業人員的數量變化,金融機構數量的變化比較平穩,但是從業人員的數量卻呈現上漲趨勢,表明金融機構主要通過人員規模擴張來實現自身的發展,很少對新的金融機構進行建立。也就是說,在我國比較注重對現有金融機構進行改革,很少建立新的金融機構。
另外,經調查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在不同區域的發展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其中東部地區的指數平均值是0.21,中部地區是0.06,西部地區是0.04,而東北地區則是0.05。所以東部地區的指數最高,西部地區的指數最低。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普惠金融的發展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具有緊密的聯系,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其普惠金融指數也相對較高,而對于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的城市來說,其普惠金融指數也相對較低。比如對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具有明顯的金融集聚效應,金融機構數量以及從業人員都比較多,并且金融服務效率也比較高。其中排名比較靠前的金融發達直轄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在這些城市當中,城市化水平都比較高,并且農村占地面積小,所以普惠金融的發展情況也比較好。對于江浙一帶的城市而言,整體經濟比較發達,并且民營經濟比較樂觀,企業數量也比較多,所以金融發展情況也走在全國前列。對于遼寧、河北、山東、山西、福建等省份來說,其普惠金融發展情況處于中等水平。而對于一些偏遠地區,比如內蒙古、西藏、新疆以及青海等地區,普惠金融指數比較低,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地廣人稀、資金來源有限,再加上城市化水平較低,農村地區資金外流現象比較嚴重,所以限制了普惠金融的發展[3]。
四、普惠金融影響因素的探討
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因素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普惠金融發展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具有緊密的聯系。如果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那么它就會吸引大量金融資源,進而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所以經濟是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收入因素
在我國,城鄉居民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收入差距,這種差距的不斷加大,會導致金融機構更喜歡為城市提供服務,使得農村地區居民很難獲得相應的金融服務,所以影響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由此可見,收入也可以對普惠金融的發展產生影響。
(三)設施因素
設施因素主要體現在交通以及通訊等的便利,如果一個城市在交通、通訊等方面的設施比較完善,那么就可以為金融供需雙方的合作創造便利條件,不僅會降低金融機構的服務成本,也會降低需求者使用金融服務的成本,尤其是對于一些偏遠地區的居民來說,基礎設施的完善增加了他們獲取金融服務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4]。
(四)勞動力結構因素
對于勞動力結構因素而言,主要體現在鄉村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多數情況下,相對于城市居民來說,農村居民接納金融產品或者是服務的能力都比較有限,并且它們使用金融服務的意識也不強。所以,鄉村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就說明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越低。
(五)知識因素
知識也是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具有較豐富的金融知識體系,那么他就會明白金融產品或者是金融服務的潛在價值,就會加大對它們的購買和使用,進而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反之,如果一個人不具備金融知識,那么它就不會對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等進行關注,更不會對其進行購買和使用,進而限制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五、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普惠金融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日益明顯。所以對于金融供需雙方而言,都應該對普惠金融的內涵、發展以及影響因素等進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普惠金融進行合理運用。另外國家也應該加強各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弱勢產業的扶貧力度,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進而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彩云.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程度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6.
[2]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課題組,李文瑞.普惠金融發展的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甘肅金融,2016(03):10-14.
[3]侯敏.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評價及體系構建[D].山西財經大學,2016.
[4]王婧,胡國暉.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論壇,2013,18(06):31-36.
作者簡介:周筱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