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莉
【摘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十九大再次提出“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環保理念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各行各業都應當樹立起環保的擔當意識,而不僅是生產行業,金融服務行業也應當充分利用行業特點和行業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業務,積極支持綠色產業,這既是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之一,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出的要求。本文將從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開展情況進行分析,論述發展綠色金融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 綠色金融 對策 思考
綠色金融是指以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增效為出發點進行的金融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新能源等領域提供的金融服務,而其中也包含了另一層引申意思,就是對于環境污染較大、資源消耗較大的產業的資金審慎投放。當前,隨著金融業對綠色金融概念的倡導,以及監管部門提出的相應要求,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在謀求自身可持續發展中的必由之路。
一、發展綠色金融意義
縱觀大多數工業國家的成長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是普遍共性,在工業發展初期,基本都是依靠資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來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隨著生產活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趨顯現,又紛紛采取措施進行治理。我國工業起步相對較晚,但是發展卻比較快,這其中大量粗放式的工業生產企業在提供了生產成果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諸多破壞。自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就意識到了工業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又通過推動增長模式轉變,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黨的十九大更是旗幟鮮明地指出“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使得人們更加關注綠色發展這一概念。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和要求,經濟活動領域也紛紛轉變思路,調整發展模式,使得環保正成為社會新的投資方向。商業銀行作為社會資金資源流動的重要載體,對于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商業銀行的發力方向在哪,哪兒就能獲得發展的主推機。也因此,商業銀行通過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服務,讓資本為綠色金融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將使綠色金融這一概念能夠提到現實體現。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對綠色產業的大力支持,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也是順勢而為,既增強了風險防范能力,改變了業務結構,又為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發展現狀淺析
就我國行業現狀來看,商業銀行對綠色金融業務的接觸時間較短,發展方面步調不一,但是總體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商業銀行對“綠色金融”意識不強
由于“綠色金融”這一概念提出時間較短,而且監管部門對此只是提出了一些引導性的文件,比如實施方案指導,綠色金融業務開展指引等等,并沒有制定相應的指標對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提出具體要求。所以現階段,只有監管部門和少部分商業銀行意識到了發展綠色金融的意義,并實實在在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然而,更多的商業銀行對于綠色金融業務的重大意義仍然認識不足,意識不強,而且隨著目前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商業銀行為了能夠爭奪市場份額,都將重心放在擅長的傳統業務方面,對于傳統金融業務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使得對“綠色金融”這一概念無暇顧及,也導致了社會公眾和客戶對綠色金融印象不深,認識模糊。
(二)相應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綠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產業布局和產業規模上總體較小,并且產業種類也參差不齊。少數商業銀行通過對市場的了解和掌握,創新開發了一些綠色金融業務產品如碳金融、小微融資、碳資產質押貸款、綠色理財產品等。然而更多商業銀行對于綠色金融的認識仍然只是片面取決于政策文件中的相關內容,缺乏對轄區內的綠色產業進行深入調研和了解,這就造成了很多商業銀行僅僅是在信貸投放政策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增加了一些有關鼓勵信貸投放綠色產業的內容。卻沒有從利率定價、授信辦法等方面去研究形成相關的信貸產品,這就使得綠色金融業務只有政策鼓勵,而缺乏實實在在的配套產品支持。
(三)風控機制的滯后
雖然從發展方向來看,綠色金融符合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并且有政策的鼓勵,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隨著綠色金融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綠色金融業務中存在的風險也將被放大。目前,由于銀行業對于綠色金融還處在樂觀判斷和積極鼓勵的狀態,在風險控制方面并沒有對產業發展實際和存在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也就造成了風控機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不全面性。
三、發展對策思考
(一)加大宣傳,提高認識
目前,為了提高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于綠色金融的認識,各地人民銀行、監管部門,以及當地政府部門,應當要加大對環保方面政策、法律法規和綠色金融理念的宣傳力度,及時總結綠色綠色金融工作成效,積極宣傳綠色金融領域的優秀案例和業績突出的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推動形成發展綠色金融的廣泛共識。同時,適時邀請省級相關部門開展綠色金融座談交流和調研活動,擴大綠色金融對銀行業的正面宣傳效應。
(二)加強產品開發
配套的金融服務產品是綠色金融業務能否搞笑推進的關鍵,各商業銀行應當在對轄區內綠色產業分布情況、發展情況調研了解的基礎上,加強產品開發。一是利用信息平臺和互聯網金融發展成果,積極探索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思考,不斷增加自身發展中“綠色”因子的植入;二是結合自身結合銀行自身特點以及轄區內綠色產業布局特點,從“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角度出發,量身打造專屬于自己的綠色金融產品。
(三)建立綠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
為提高綠色金融業務風險控制能力,應當建立起綠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為此,人行、監管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協同,推進企業節能及環境行為的評價、審批、處罰信息,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等政策性信息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定期向金融機構發布已申領排污許可證、獲得環保產品認證、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企業名單和節能改造項目信息,促進金融精準對接。與此同時,人民銀行應當探索編制綠色金融統計指標體系,重點關注綠色金融創新情況、以及涉及環境、安全重大風險的企業融資情況,夯實綠色金融安全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進軍.“新常態”下海南銀行業綠色金融發展研究[J].海南視窗,2015(8):82-85.
[2]高清霞,吳青瑩.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