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霞
摘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諸多弊端,已不能適應現代高效課堂模式。活動教學法將傳統的單向授課型課堂轉變為先進的雙向互動型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發生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監理行業的快速發展,監理技術人才缺口非常巨大,需要更多更高層次人才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
《建設工程監理概論》是高等職業教育“工程監理”專業工作過程化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工程類職業崗位必須掌握的內容。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涵蓋了至少八門之多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及其應用。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在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的基礎上,掌握工程施工現場各工序、各分部分項工程及單位工程的監理原則、監理依據、監理任務、監理內容、監理方法、監理程序和要點,規范操作規程,掌握現代施工技術的應用,真正做到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與生產實際的雙結合,為學生今后從事工程監理一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監理知識,同時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近年來,我們一直在進行課程建設與改革。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每學年我系專業教師都會到企業進行調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組織職業技術教育教學專家、專業教師、監理行業一線專家,討論和制訂用本課程教學資源開發、課程教學實施的崗位能力標準,把崗位能力標準融入課程中,建立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建設工程監理概論》課程以“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滿足崗位需要為導向;按照綜合職業素質要求和技術應用需求,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開發課程體系。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向學生講授知識,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不難看出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其中關鍵的是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導致認真聽課、記筆記的學生比較少,自控力差的學生可能會在課堂上上網、玩手機、睡覺、做作業等等。很顯然,這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相符的,這種模式擔負不了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重擔。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高效課堂模式勢在必行。
有研究顯示:成年學習者能夠持續聽講的時間不會超過每次15-20分鐘。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可以將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小任務,每個任務的講解時間在15分鐘左右,每個任務之間給學生設計一些課堂學習活動,這就是活動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授課型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為本”的互動型課堂。其靈魂在于如何設計學習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建設工程監理概論》這門課程理論性比較強,教材內容涵蓋面廣,內容較分散,前后的系統性也不是很強,不太好掌握,而且行業規范、法律法規比較多,學生學起來很枯燥,所以在講理論的時候,學生不愛聽。但是對分析案例很有興趣,參與度比較高。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很好的采用活動教學法。把一堂課的內容分成幾個小任務,再提供一些工程案例作為學習活動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將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對知識的主動探討與分享;讓學生在探討式自學和互動式教學課堂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使單一的課堂多元化、生動化,實現“高效、實效、多維度”的教學。
二、課堂教學設計
以真實的案例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情境。把課程學習內容與生活和社會聯系起來,綜合其它學科的知識,提出各種問題并形成主題任務,作為學生活動的內容,進行活動教學;將學生置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
根據活動教學法的模式,進行《建設工程監理概論》課程的課堂教學設計,見表1。
三、說明
案例選擇的是注冊監理工程師考試案例真題和一級建造師考試案例真題,既彌補了現有教材缺少案例或案例過于簡單的不足,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新規范要求,引入實際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監理經驗和做法,這樣既聯系了實際,使課堂生動、活潑,又使學生對正確的作業流程、事故的處理、責任的劃分加深了認識,讓學生學以致用,真正體現《建設工程監理概論》課程的價值。
四、結語
通過近年來的《建設工程監理概論》課程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式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發生轉變,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能夠真正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從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講者轉變為管理者、輔導者,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中將信息化教學融入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淑冰.香港大學教育學博士.運用“成果為本”和“建構性配合”達成高層次的學習成果教學工作坊.師培聯盟教育會刊,2017.
[2]張杰,劉澤華,寧勇飛,李惠敏,劉源泉.工程建設監理概論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
[3]毛風華.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監理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河南建材,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