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梅
摘 要:長期以來,我們幼兒園教師已經非常熟悉集體教學的這種模式,并且不斷積累、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讓我們重新認識游戲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教育價值和視角。如今實施集體教學游戲化的實踐模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而以游戲為基本教學活動的實踐形式,不僅讓幼兒快樂愉悅,并在游戲過程中促進了幼兒的發展,更需要教師具備個別化、小組化教學的技能、隨機應變的教學引領的能力,能根據幼兒的學習需要和興趣選擇適應的指導方式?,F代教育實踐證明,游戲教育對幼兒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集體教學游戲活動不僅是幼兒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對幼兒集體教學游戲化的教學實踐、原則、手段運用和關鍵要點的歸納總結,為其他教師改變已經習慣化的教學技能,學習與掌握新的教學技能作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 集體教學 教學游戲化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一直以來,我園在集體教學中存在著口頭上重視游戲教學活動,實踐中忽視游戲教學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老師缺乏指導教學實踐的游戲理論及框架;針對這個主要的問題,結合我園作為廣西《指南》實驗園開展的《幼兒園集體教學游戲化》的課題,我們用兩年的時間進行了有關幼兒園集體教學游戲化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實施集體教學游戲化的可行性與需要的條件,為教師提供一定的理論及實踐活動的建議。
一、幼兒集體教學游戲化要結合教學實踐
幼兒集體教學游戲的教學特點是發生一定游戲情境之中,外部能有可觀察的行為表現,內部有特定的游戲性體驗的幼兒主體性教學活動,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教學目的,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主體化,讓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學習與發展,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做鋪墊。因此教學游戲必須緊扣教學內容,把握以下幾個教學要點:
1.科學的教學游戲化理念
我們實現幼兒集體教學游戲化的基本條件是需要做好教學理念的更新,因為教學理念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師行動的方向和理論高度,為實踐教學游戲化奠定了基礎。在教學游戲化活動中,教師必須深刻領悟游戲化的教學理念:是老師利用游戲的形式為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編制的,是老師的“創造”,用于集體教學的構成環節或組織形式的游戲化、具有某些游戲因素的教學活動,作為集體教學的手段側重于知識技能的傳授和獲得。因此,建立科學的教學游戲化的理念思想,是保證集體教學游戲中幼兒主體地位的必備條件。
2.構建游戲化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生硬無趣,抑制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和主動性,而通過在集體教學中用游戲的方式方法組織非游戲的活動,把游戲活動的特征擴散到非游戲活動中,這樣就會使非游戲活動成為具有某種程度的游戲性活動,這些游戲性程度不同、強弱不同的游戲化活動成為連接集體教學活動中非游戲活動和游戲活動的紐帶,形成了以游戲活動為基本活動的集體教學游戲化的模式,使學習活動氛圍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3.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手段
在當今“小學化”、“幼稚化”和“成人化”的教學現狀中,不少幼兒產生了“厭學”的不良情緒,失去了對學習活動的熱情、興趣和主動,因此,幼兒園集體教學游戲化顯得非常重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恰當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手段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集體教學游戲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需要整合教學策略和手段,使教學和游戲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手段一,選擇不同完整性的游戲融入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游戲化,注意游戲形式要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手段二,利用游戲性的語言、假想的情節等游戲因素串聯活動各環節,使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游戲情節并呈現出游戲性,還可以使用操作游戲和比賽性的游戲使集體教學游戲化,使活動具有了游戲性,大大提升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手段三,運用幼兒生成的創造性游戲(角色游戲和主題游戲),有機的融入教學活動中,幼兒會在游戲中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以及對材料、角色的理解表達出來。
4.設計游戲化的教學內容
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時機和方法了解幼兒,找出幼兒的興趣點,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興趣和發展需要選擇難易適宜的教學內容;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分析幼兒新舊水平間所需要獲得的新知識、新技能,針對教學內容選擇、設計教學游戲或類似游戲的情景,使活動內容具有情節化和趣味性,將知識點完美的融入到游戲中;不斷激發和維持幼兒的學習動機,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及時作適時的游戲調整,讓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快樂地投身于活動中,獲得有益經驗和知識技能,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幼兒集體教學游戲化要遵循的教學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在開展游戲化集體教學過程中,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游戲過程是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游戲只是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同的教學內容配備不同的教學游戲,有效利用“最佳時間”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獲得知識、習得技能和積累有益經驗。只有在游戲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才能真正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避免學習活動的異化,實現游戲和學習目的有機統一,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大班音樂活動,學唱歌曲《黃鸝鳥》,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興致很高,積極進入老師設置的游戲情節當中,但是由于自身角色的太投入,只顧游戲情節的表現,沒有進行歌曲學習的記憶,以至于活動結束大部分幼兒沒有學會唱歌曲,角色游戲干擾了活動本身的學習目標,影響了幼兒的學習。因此,在游戲中幼兒的表現往往是不可預料的,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引導,在保證幼兒獲得知識的基礎上體現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性。
2,個別性原則
教師在活動中注重幼兒的主體性,同時也要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只有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才能使集體教學游戲活動在內容、方式方法上適合每一位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特點;才能使游戲化活動真正主體化,才能把主體性原則貫徹到底。因此,全體幼兒在同一時間、同一內容以相同的方式和速度來學習的集體教學“一刀切,齊步走”教學模式必須要打破,倡導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的個別化教學模式——游戲活動。游戲活動蘊含著個性化教學的潛能,能讓教師很好的了解幼兒并在了解的基礎上滿足幼兒對教學活動的需要,使每一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與提升。
3.社會性原則
集體教學游戲化能幫助幼兒把人類社會文化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個體經驗,這是因為社會上眾多的經驗都是幼兒未知的,需要幼兒在特定的社會關系系統中與交往對象互動,去認識了解和發現獲得。傳統的集體教學活動體系中,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的交往非常有限,活動對象的有限性限制了幼兒個體經驗的獲得、積累;而游戲是幼兒的最佳對象性活動,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與游戲材料、同伴、以物為中介的間接互動方式,認識和獲得凝聚在材料中的社會歷史經驗,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和規范,形成與人交往的需要和態度等等;游戲為集體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對象性活動,彌補了集體教學活動中交往活動單一貧乏的缺陷,擴大了幼兒與社會交往、相互作用的范圍和途徑。
三、幼兒集體教學游戲化要讓幼兒獲得各種有益體驗
讓幼兒在輕松愉悅教學游戲活動中,體驗到游戲的快樂、獲得感和成功感,有利于幼兒今后的學習和成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該注重游戲化教學開展中的3個要點:
要點一:互動性教學。交互式互動,不僅包括幼兒彼此之間的互動,也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在游戲活動中,通過提問、交流、評價等來實現師生互動。比如:通過提問能了解幼兒的學習盲點,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針對性教學;通過討論交流模式,能拓展幼兒思維,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有助于提高幼兒主動性;通過評價模式能夠讓幼兒得到被認可的愉悅情感,激發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各種情感。
要點二:激發性教學。通過融入游戲,讓幼兒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天性,積極參與,激發幼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并鍛煉出幼兒的學習能力、識別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有助于幼兒獲得成功體驗,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要點三:趣味性教學。游戲是非常有趣的,在幼兒集體教學中融入有趣的游戲,可以讓教學也變得有趣起來,提高教學吸引力。并且游戲中愉快的氛圍、各色新奇的事物、變化莫測的玩法,極大的滿足了幼兒的樂趣和好奇。
在幼兒教育中,幼兒的身心發展離不開游戲,游戲一直伴隨著幼兒的成長,寓游戲于教學其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精心編制教學游戲,這些游戲應是與社會、與幼兒切身利益相關的;要摒棄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情況,畢竟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幼兒獲得知識和有益經驗、技能,將游戲化教育真正實踐于幼兒教育。因此,教師要以幼兒為本,繼續對游戲化教育進行探索,讓幼兒能夠在游戲中成長,在快樂中成長。
參考文獻
[1]葛靈怡.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2015(12)
[2]沈麗.將集體教學活動與區域活動有效融合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15(23)
[3]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6(25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