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明 劉華金
摘 要:永州“老三篇”編入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周敦頤的《愛蓮說》、陶鑄的《松樹的風格》。通過學習永州“老三篇”,汲取傳統道德文化精華,有利于永州廣大教師將本地圣賢先哲的道德風范與“忠誠、干凈、擔當”的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新時代師資隊伍。
關鍵詞:永州老三篇;新時代;忠誠、干凈、擔當;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12
作者簡介:汪華明(1965-),男,湖南省祁陽師范學校校長,高級講師;
劉華金(1963-),女,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三多亭小學教師,高級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永州歷史悠久,是中華道德文明之源。永州“老三篇”編入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周敦頤的《愛蓮說》、陶鑄的《松樹的風格》。柳宗元“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吶喊,周敦頤以蓮之高潔寄托心志的情懷,陶鑄“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都應該像松樹一樣在惡劣環境下茁壯成長、頑強工作”的表白,在今天仍有震撼靈魂、洗禮思想的力量。厚重的柳文化、蓮(廉)文化和松樹文化,是永州長期珍藏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是中華道德文明的奇葩。
永州廣大教師要通過學習永州“老三篇”,汲取傳統道德文化精華,提升思想道德素養,用惜民愛民的公仆情懷、“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操、無私奉獻的奮斗精神,占領學校思想道德制高點,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新時代師資隊伍。
一、用“惜民情懷”激發教師“忠誠”的情感動力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貶在永州任司馬十年。永州的靈山秀水賦予了柳宗元豐富的創作靈感。他的千古絕唱《捕蛇者說》通過蔣氏一家三代寧可死于毒蛇而不愿死于苛捐雜稅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題,反映了作者真摯的惜民愛民情懷。永州人沒有忘記柳宗元,于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在柳宗元住過的地方建起了柳子厚祠堂,幾經重修后改名為柳子廟,現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忠誠是執教之魂,是衡量教師政治是否合格的根本標準,是廣大教師最為可貴的政治品格。惜民愛民,既是千年柳子的樸素情懷,更是廣大教師的情感所系;教師最大的愛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最大的追求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教師的忠誠起于高尚的精神信念,源于對學生的熱愛。
永州廣大教師要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作為自己的情感寄托,愛崗敬業、教書育人、關愛學生、為人師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神圣稱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理解學生,把學生認可不認可、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教育教學工作成效的關鍵標尺。
教師不熱愛學生,猶如歌唱家不喜歡旋律、畫家不喜歡色彩。北京市全國模范教師霍懋征說:“愛與教育,猶如水與水池,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熱愛兒童。”“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莫振高是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中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該縣眾多瑤鄉孩子因貧困上不起學。莫振高任教30多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宣傳,動員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共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
愛是教師心中的太陽。師德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個心中有愛的老師。永州廣大教師要重溫《捕蛇者說》的“惜民愛民”情懷和黨的根本宗旨,激發“忠誠”的情感動力,解決想不想關愛學生、愿不愿教書育人的情感問題,從情感深處貼近學生,解答好“我是誰,教書育人為了誰、依靠誰”等時代考題,像霍懋征、蘇霍姆林斯基、莫振高那樣,把學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以贏得學生的衷心擁護和愛戴,獲取教書育人的力量源泉;用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絕對忠誠和對學生真摯的大愛,不斷創造教書育人的輝煌業績!
二、用“蓮花精神”打造教師“干凈”的精神高地
周敦頤是永州道縣人。他流傳千古的名篇《愛蓮說》,展示了蓮花端莊自愛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品格,為歷代圣賢仁人所景仰和追求。道縣周敦頤濂溪故里,已成為湖南省紀委掛牌的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干凈是立身之本,是教師的操守底線,是教師必須遵循的不二鐵律。教師只有自身干凈,教書育人才能理直氣壯;離開干凈,自然底氣全無,喪失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資格。
干凈做人。永州廣大教師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常懷敬畏之心、常思律己之益、常想放縱之害,認清欲望背后是陷阱、貪婪盡頭是毀滅,煉就百毒不侵之身,以高尚的師德為教育增添正能量。思想純潔才能干干凈凈,而修身養性是保持思想純潔的“妙藥”。古羅馬作家西塞羅“修養置之于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于身體”的形象比喻,杜甫“富貴于我如浮云”的灑脫,康熙帝“勤修不敢怠,制欲不敢縱”的家訓,算是古代修身“良方”。永州廣大教師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把自己的言行同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聯系起來,做到為人方正、處事公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常掃思想塵埃、常清精神污垢,確保教書不離“章”、育人不越“軌”;要凈化生活圈,把好交友關、情趣關,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
干凈從教。清廉從教是教師贏得學生尊重的重要法寶。延安時期,毛澤東住簡陋窯洞,周恩來睡土炕,彭德懷穿用繳獲降落傘改制的背心。美國作家斯諾由此觀察到,中國共產黨人有一種“興國之光”的偉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說,孫悟空把唐僧放在那里,用金箍棒劃一個圈,妖魔鬼怪就進不來了。永州廣大教師也要給自己劃個圈,守住廉潔、紀律底線。要廉潔從教,就必須做到“四慎”。慎獨,東漢太守楊震暮夜卻金的“四知”佳話,至今為人們所稱道。慎始,明朝王廷相從轎夫“臟鞋”,總結出“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的道理。慎微,就是防微杜漸,警惕“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慎終,就是善始善終,確保晚節。廣大教師絕不能通過有償家教、強訂教輔資料、校服回扣、伙食克扣、收受學生或家長的禮金禮品等方式,玷污教師形象、抹黑教育事業。
接受監督。永州廣大教師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弘揚“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廉)花精神,打造“干凈”的校園精神高地,凈化靈魂,端正品行,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教書、坦坦蕩蕩育人,在學生、家長心中樹起“忠誠、干凈、擔當”的時代豐碑!
三、用“松樹風格”撐起教師“擔當”的實干壯舉
陶鑄出生于永州祁陽縣,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宣部部長。他膾炙人口的佳作《松樹的風格》,展現了松樹“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的高貴品質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強意志,為我們樹起了共產主義道德標桿。永州人民以創辦陶鑄中學、設立陶鑄廣場等形式,緬懷陶鑄心底無私、求實苦干的崇高品德。
擔當是成事之要,是教師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
敢擔當。“敢”,講的是態度。態度決定高度。敢于擔當,核心要義就是敢想敢干、敢挑重擔、敢負責任。要去除浮躁之氣、遠離功利之風,干一行愛一行。如果身在學校卻心在商場或心在官場,在金錢、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當不好老師的。當代初等教育專家,小學特級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模、全國人大代表斯霞畢生從事小學教育,為教書育人傾盡心血,貢獻卓著。斯霞在20世紀50年代創造出“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小學語文隨課文分散識字教學法,大面積、高效率地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質量;教導的學生在兩年內就認識了2000多個漢字,讀了174篇課文,在當時國內小學教育界首屈一指。
如果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沾輕怕重、無所作為,就會貽誤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會被人戳脊梁骨。因此,對尸位素餐、碌碌無為的極少數教師,要堅決調整或撤換。讓“敢”的意識深入人心,讓擔當精神蔚然成風。只有堅持敢字當頭、愛崗敬業,做到全心全意教書、滿腔熱情育人,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能擔當。履行教育的神圣使命不是喊空口號,關鍵看行動。要主動擔當,做到心中有責、從教盡責。小平同志說得很干脆: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焦裕祿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時間里,跑遍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王進喜“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勁,具有穿越時空、直擊心靈的感染力。永州廣大教師必須謹記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勇扛“擔當旗”,當好“孩子王”,骨頭揀硬的啃、教學挑難的干,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扣著一環抓,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而鞠躬盡瘁、無怨無悔。
終身學習,提升擔當能力。習近平總書記說,好教師要有扎實的學識。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甚至是知識的海洋。終身學習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發展的要求,是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是當代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廣大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用釘釘子的精神鉆研教育教學理論、業務知識,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著力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的問題,努力成為教書育人的行家里手。
會擔當。會擔當就是要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擔當不是蠻干、盲干,也不是不干、少干,而是要快樂從教、科學施教。廣大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忠誠、干凈、擔當,是教師理應具備的人格、品格、風格。永州“老三篇”具有濃郁的道德鄉土氣息。學習“老三篇”,有利于永州廣大教師將本地圣賢先哲的道德風范與“忠誠、干凈、擔當”的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始終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新時代的一流師資和強大的道德正能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 見》(中發〔2018〕4號).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3]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突出成就[N].光明日報,2017-09-03(04).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引領中國教育提質發展.[N].人民日報,2016-09-10(01).
[5]汪華明.《學習永州老三篇 提升干部隊伍執行力》[N].永州日報,2016-04-11(04).
[6]汪華明.《永州“老三篇”的道德“新能量”》[J].閱讀,2014(10):88-89.
[7]《愛我永州》[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