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
摘 要:近些年來,由于大眾審美的不斷提高,藝術門類的不斷豐富,“黑色幽默”這一元素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影視作品當中,漸漸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類型。在美國的動畫電影中,表面上看來都是濃郁搞笑幽默的荒誕喜劇大基調,但是細細品來,不難發現其中很多加入了“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更多的是美國人表達出來主題的荒誕,丑角的塑造、幽默的語言,自嘲的批判社會現狀。
關鍵詞:黑色幽默 喜劇性 表演 美國動畫
“黑色幽默”最初是由法國超現實主義的批評者提出來。隨后,美國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后,由于當時的社會比較動亂,人們對于社會生活充滿絕望和不滿,所以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滋生了“懷疑主義”。“懷疑主義”是一種對任何事物抱有懷疑態度,特別是與現實相碰撞的時候,甚至連傳統的道德觀念都被冠上了強烈的問號,并且又無力反抗,于是就催生了把“黑色”的“幽默”結合在一起的進行批判諷刺現實,嘲笑抨擊幻想。
美國可以說是最有可能在地球上拿自己開涮的國家,如果在自由女神像的頭上開幾槍,把總統先生變成一個陰險的老女人,或者是直接針對在本屆美洲總裁邁克·穆爾,都已經很司空見慣,所以在美國動畫電影中,輕松搞笑的喜劇性表達已經不能夠滿足美國人對于世界的評判,以現實的人進行批評,諷刺揭露并使美國人更能產生“快感”。所以在美國的動畫電影中,表面上看來都是濃郁搞笑幽默的荒誕喜劇大基調,但是細細品來,不難發現其中很多加入了“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更多的是美國人表達出來主題的荒誕,丑角的塑造、幽默的語言,自嘲的批判社會現狀。
一、人物丑角化
在美國動畫電影中,通過很多經典的丑角形象來借以表達黑色幽默喜劇的諷刺性。說起小丑,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中蒙面的宗教崇拜的牧師,后來演變成嘉年華上表演節目,使人發笑的小丑。同樣的情節在巴赫金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描述。{1}由于不是主流存在的人物,所以可以擺脫傳統社會現實中的道德批判和約束,所以丑角所產生的后果也可以不用社會道德來判定。所以在美國動畫中的丑角通常都是承擔著顛覆社會認知,批判自嘲社會現實的功能。
美國動畫電影在歷史上深受雜耍的影響,所以丑角也曾經是鬧劇的主角,但是后來他們由主角的地位降為用來烘托主角的配角,并且一直延續到當今出品的動畫當中。通常在一部喜劇動畫中,主角通常擔當著拯救世界的艱巨任務,并且足夠正義勇敢,但是配角雖不同于肩巨使命的主角,但是他通常會被導演安排在出乎意料的情境中,并且添加幽默的語言,使得影片充滿搞笑色彩而又發人深省。所以丑角在美國動畫電影已逐漸成為在數量非常大,傳達情感最佳設置的承載體。比如在動畫片《怪物史萊克》中的多嘴驢等等,都是通過搞笑的行為,有趣的語言來襯托主角,用一種娛樂的心情來面對世界。《僵尸新娘》中男主角設計成了弱不禁風的氣質型男子,在女主角天使的面孔之下,卻有著令人不為人知的僵尸身體。
亞里士多德說,“喜劇就像小丑的面具一樣,從外表看,令人感到奇怪不和諧,但是又不會引起人的厭惡,以致傷害到其他人。”{2}與之相反的是,“如果表達的對象些許丑陋的元素在里面,就會因人們的大笑。”{3}通常我們說的丑外在表現就是莽撞,笨拙,長相蹩腳,這樣的形象觀眾一眼看上去就知曉他的身份,略微做出些超乎常規的舉止都足夠引人發笑,另外他們一些肆無忌憚的言語,妙語連珠的對白也因為和情境,常理相駁而更加顯示出機敏和風趣,所以說丑角通常也是大智若愚的喜劇角色典范,他在影片中一方面擔當著搞怪的角色,另一方面也充當著游離于現實與虛擬直接的公正評論家。在美國動畫中,導演也通常會把丑角放置在喜劇化的情境中,成為引人發笑的客體和諷刺自嘲的主體。
二、主題荒誕化
美國歷史相對較短,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經歷了超過2000年的長期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理念。所以我們發現,當看美國電影,特別是美國的動畫片,大多情節曲折,有趣、獨特的性質,音樂優美動聽,引人入勝,特別注重細節,符合觀眾的審美情趣。影片多以美好的結局結束,這電影很少悲劇性,迎合觀眾心理的大多數需要。人物設計有一定的規格,和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差異不太大;動物形象大都設計的尤其夸張:大腦袋,大眼睛,大的手,大腳,也廣泛吸取世界各地的卡通模式。
但是在美國的動畫當中,為了體現黑色幽默的深刻內涵,創作者就采用荒誕的主題去表現荒誕的內容,拋棄了傳統動畫慣有的敘事原則,打破常規,采用夸張、反諷、悖論的手法和幽默愉快的表現手法進行創作,使得場面異常詭異,情節也散奇形怪狀,讓人感到滑稽,尖刻語言明智的。使得場景奇怪超乎尋常、情節也散亂怪誕、人物更是滑稽可笑、對白語言睿智尖刻。這樣的以喜劇化的效果來表現揭示現實社會的不合理面,令觀眾寓教于樂,警醒而深刻。
在《僵尸新娘》中“人鬼”戀人浪漫的愛情故事使人們備受關注。《鬼媽媽》根據尼爾·蓋曼的小說《卡羅琳》他用自己超人的想象力把故事情節賦予了曲折的內容。光鏡和笑聲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沒有之前作品的幽默,但它與超現實主義和寫實風格的混合,它也延續了古怪的黑色幽默,作者作品不斷地渲染幽閉恐怖感,在字里行間中。怪誕的哥特式美學風格貫穿其中,從陰暗的視角、尖銳驚悚的電影配樂,到用黑色紐扣縫制而成的代表邪惡的眼睛,無疑是典型的鬼魅與魔幻主義風格。
黑色幽默動畫主題在美國已被接受,并且擁有驚人的票房,他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迎合美國人的社會弊端,對于黑暗和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表達的關切和失望,但是又要在幽默搞笑的諷刺氛圍中獲得精神的慰藉,這種表達方式也將成為未來美國動畫創作點的有力的取材和推動力量。
三、 樂觀下黑色幽默——《辛普森的一家》
當大家看慣了美國另一個小鎮里的四個小屁孩無底線無節操、打到一切的后現代派頭(《南方公園》)時,不知道還能否適應辛普森這一家子充滿現代精英味道的溫和諷刺?
在《辛普森的一家》情景喜劇動畫中,美國人的樂觀積極向上的品質不再是溫和的大眾幽默,而更多體現的是在現實的殘酷中尋求歡樂,諷刺現實的荒誕喜劇的幽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黑色幽默。《辛普森一家》有許多次的樂觀主義表現,如被鎖在外面大聲呼喊反對他的玻璃罩的玻璃穹頂:“我的上帝!我在玻璃罩外面,我自由了。”可以看出他陷入困境時,樂觀向上的阿Q精神,另外還有最后結尾的時候,瑪姬和霍默深情的一吻并且幸福的回味到,“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吻”,但后來荷馬補充說,“是迄今為止最好的親吻之一”這樣的話語也表明了他對未來生活的向往還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但是在溫情的樂觀精神下確實隱藏著創作者對于生活和社會現狀的焦慮不安和失望情緒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式西方歷史上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文學流派在20世紀六十年代誕生了,后來逐漸運用到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當中去,是創作者為了表達精神上所遇到的危機感和心理上的絕望通過夸張、荒謬的幽默、諷刺批判等手法來揭露社會丑陋面。由環保音樂會的故事的開頭作為一個電影的開始,導演大衛·西爾弗曼使用許多聰明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有關環境保護的故事。麗莎已經發起了一場運動,鼓勵人們清理在斯普林菲爾德,嚴重污染環境的湖面,她給鎮上居民出現“刺激性的真相”,另一邊荷馬大叔是為了免費甜甜圈意外創建環境災難;母親瑪吉有著藍色的頭發并和丈夫談論有意義的話題,除了瑪吉還要帶寶寶的護理,與此同時,她可以保持房間干凈整潔。黑色幽默的故事,只是因為動畫的表現形式,并削弱了明顯的特征,我們理解為樂觀或普通幽默。
據史料記載,到達美國的先鋒是一個102組成的英國政治和宗教迫害的清教徒,朝圣者乘坐“五月花”來到北美國很荒涼無人大陸,并且這個荒涼的土地尚未開發,人們孤苦無助,在開荒的過程中,人們為了使無聊的生活侵蝕掉原本的人類本性,就慢慢地培養出開放式的思維方法和以幽默取樂的生活方式,也逐漸適應了北美新大陸陌生艱苦的自然環境。最初的一段時間,由于人們的娛樂精神生活的匱乏,加之地理環境的惡劣,幽默元素就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強力添加劑,慢慢地陸續外來的人民逐漸涌入這片新的土地上,幽默也成為了人與人之間快速相識,消除敵意,一起共建家園的紐帶,這種幽默因子也逐漸影響著新的外來的人們,久而久之,形成了美國民族抵抗壓迫,崇尚自由的精神內核。
但在20世紀,美國人不再樂觀,工業革命使貧富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人類的冷漠逐漸激增,經濟危機再次動搖美國經濟的五十年代。幾次戰爭也使得美國大傷元氣,社會動蕩不安,反示威游行此起彼伏。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傳統倫理被遺棄,信仰可以遭受嚴重的缺陷。于是美國原本樂觀積極的信念遭受扭曲,開始對社會現實進行抨擊、諷刺和披露,于是“黑色幽默”油然而生。
《辛普森的一家》由于迎合了美國人的黑暗,不平等的社會現實中的焦慮和絕望,而且在尋求精神安慰心理的諷刺和幽默。特別是片子的角色霍默更是借荒誕可笑的言行映射現實生活,得到了觀眾的迎合。
黑色幽默元素的運用使得影片更加的有層次感,人物塑造也更加鮮明有特點。其中動畫中的鏡頭語言,人物塑造,動作表情,對白音效等加入了黑色幽默的元素,產生出無厘頭,諷刺的影片特征。黑色幽默逐漸成為動畫流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并且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和好評,這為我國的動畫創作實踐和未來動畫工作者關于黑色幽默的動畫創作提供參考。
注釋:
{1}【蘇】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希臘】亞里斯多德.詩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3}【意大利】特里兩諾.詩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