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崑 許衛朕
摘 要:畫種和畫種之間的交融和滲透作用是隨時代和科學進步而不斷出現能為畫種拓新的觀念和媒材。要把水彩畫放到整個藝術領域這個范疇來研究,我們從幾個畫種在水彩教學中的作用和影響來探究。這里研究的主要是在實際的水彩教學活動中,這幾個畫種在水彩畫課程設置中的參與對學生更好的學習水彩。
關鍵字:教學模式 影響 交融
隨著水彩畫藝術的迅速發展,水彩畫課程在高校的美術教育中逐漸成為一門重要的課程,作為一名水彩專業課的教師,在水彩畫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感觸和思考。水彩畫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水彩教學中對課程內容與課程體系的不斷改革,只有完善水彩畫教學的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更加完善的水彩人才。
一、水彩畫教學的現狀
現在的水彩畫的基礎課在各大高校都廣泛的開設,但基本上都采取相同的教學模式,對于新生講授水彩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水彩技巧,在每個繪畫主題開展的時候也都是先從臨摹開始、再到寫生、最后到創作,也就是在整個教學環節中都是在水彩畫的自身系統中講授。但是,水彩這個畫種歷史比較短,自身的材料表現力相對來說也比較單一,很多技法也都在探索實踐之中,這樣的教學系統會很束縛水彩畫教學的發展,如果沒有進行改變的話,很容易水彩的教學就掉入“學技”的泥潭,如果教育者不夠警醒,那么對學生們作品的評判標準也會單一化。畫的像不像、技術高不高、水分掌握的熟不熟練等將成為評判一幅作品的主要標準。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會被禁錮,繪畫作品風格也會越來越趨同。
但是,時代是不斷發展的,如果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藝術也需要多元化的發展,而這種多元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如何引導學生呢?在教學設置上要如何改變呢?這是值得高校美術水彩專業的教師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趙云龍先生在高研班上課時提出:“多元時代下學院派教學,畫種和畫種之間的交融也是隨時代進步而不斷變化的,同時要關注不同畫種新的觀念和新的流派。”我認為水彩畫發展的多元化,不能是天馬行空的、標新立異的空想,而是要根基于汲取其它畫種的營養,提高自身的文化積淀來獲取。
高校現在的課程設置,只要是學生分好了專業方向,基本上就很難再接觸其它畫種的課程。這也是出于術業有專攻這個教育理念出發而設定的,但是,這樣在一個小區域、小范圍里做研究畢竟是不夠的,要把水彩畫放到整個藝術領域這個范疇來研究,因為,畫種和畫種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還是一件必然的情況。下面我們從幾個畫種在水彩教學中的作用和影響來探究一下吧。這里研究的主要是在實際的水彩教學活動中,這幾個畫種在水彩畫課程設置中的參與對學生更好的學習水彩畫的討論。
二、各畫種特性在教學過程中對水彩畫教學的影響和幫助
油畫是個有歷史、有厚度的一個畫種,和水彩畫也基本是屬于一個色彩系統,在水彩課上會有很多的交叉和借鑒。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常常體驗到在水彩畫臨摹的課程上,臨摹色彩層次豐富、細節刻畫精致的油畫作品對學生們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這個可以從幾個角度來分析;首先,水彩是個比較年輕的畫種,水彩范畫中缺乏大師級的作品,而油畫的優良作品比比皆是。這樣也給水彩畫教師備課時或多媒體教學時有更廣闊的范畫資源。例如,在上水彩頭像寫生課時,先給學生選擇一些大師級的油畫人像作品來臨摹,像薩金特的《女士肖像圖》,其細膩的色彩非常微妙,畫面也足夠深入和細致,這些對學生的要求單純從理論上講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很難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但是面對大師的畫作,臨摹起來,很多語言難以表述的知識點就會很容易理解。這樣教學起來也會更加的直觀。雖然由于畫種材料的不同,水彩畫的色階相對于油畫少許多,但是參照色彩更細膩、層次更豐富的油畫來臨摹水彩,在色彩意識上就對學生們有一個高度上的引領,往往學生臨摹效果和理解效果更好一些。再有,許多著名的油畫大師同時在水彩畫上也非常有建樹,像前面提到的薩金特,是一位在水彩畫歷史上有非常重地位的畫家,不但是英國皇家水彩畫家協會的會員,也是蘇格蘭畫家藝術學院的院士。他的水彩風景及人物作品也在高校水彩畫教學中占一席之地。還有一位瑞典的著名畫家安德斯·佐恩,他是先以一個水彩畫家的身份步入繪畫殿堂的。他筆法十分輕快,造型極其準確,色彩也十分的到位。他的很多水彩作品如《愛情之神》、《夏天的娛樂》等等都充分的體現出他在水彩畫領域的非凡成就,而后,又轉身繪制油畫,又迅速的成為了歐洲的知名畫家。他非常的喜歡用豪放輕松的筆觸描繪繪畫對象,努力的追求畫面中的光感和細膩的色彩變化,畫法十分的松動而暢快。 在繪畫史上像佐恩、薩金特這樣對油畫和水彩都有很高成就的畫家還有許多,帶領學生們對這些畫家的生平、繪畫語言、繪畫風格進行梳理,了解這些大師們對各畫種之間的穿連關系和駑駕方式。就會使學生在學習水彩畫這個過程中得到非常大的幫助。
油畫在藝術感染力上也會對水彩畫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做到的是如何良性的引導學生。油畫因其繪畫語言多樣,藝術表現能力強,對水彩專業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有許多水彩大家畫風很接近油畫的藝術特征。比如,廣州美術學院的黃增炎老師,他的水彩畫先是用國外進口的涂料在水彩紙上做底,之后再用水彩顏料繪制,得到一種造型上的厚重感和色彩上的穩重感,作品與油畫的繪畫語言非常相似,這種繪制方式,不但表述出繪畫對象的獨特美感,同時也豐富了水彩畫的繪畫語言。還有廣州美術學院的陳海寧老師,1999年他的水彩作品《和諧的記憶》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金獎。作品筆法厚重、色彩沉穩、色調古典、靜物形象飽滿,非常有后印象派法國畫家塞尚的風格。還有他的作品《俗物散記·蛋糕》、《俗物散記· 咸魚》、《塵封的和諧》都是構圖講究,色彩厚重,筆觸沉著而稚拙,形體輪廓的毛糙感既增加了厚度,也平添了趣味,同時也增加了我們對水彩美感的一種新認識。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油畫在高校的水彩畫教學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國畫和水彩畫有一種天然的親像關系,從技法、材料上看,中國畫與水彩畫沒有根本的不同,從兩種繪畫形式的用筆方式來看,也是有著許多相通之處的。如水彩的繪畫過程中的許多用筆形式,如搓筆、潤染、勾線、枯筆、等等和中國繪畫中的用筆皴、擦、飛白留空等,非常的相似。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水彩對繪畫顏料和中國的傳統國畫的繪畫顏料幾乎是相同的,也都是水性材料,還都來源于動物、植物、礦物和各種化學的合成,因此,也有許多水彩畫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繪畫目的與要求,選擇國畫顏料來繪制。如湖北藝術學院的劉壽祥老師繪制的水彩畫《鮮果》曾獲89杭州中國水彩畫大展三等獎,《鮮果》系列的作品中水果的色彩純度非常高,重色的襯布也非常的穩重,整體作品會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在繪制過程中選用的國畫的彩色顏料和墨汁來描繪。廣東水彩藝術家胡聲暢也在他的畫面中經常用到朱砂和墨汁,以追求一種非常沉穩的紅色和穩重的黑色,來達到創作目標中的特有色調。湖北美術學院的王涌老師喜愛在陶瓷上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被陶瓷的青花和土紅所吸引,便將這兩種顏色運用在他的水彩畫創作當中,這兩種顏色在國畫中是經典的冷暖色系,把這兩種顏料運用到水彩的畫面中,也豐富了水彩畫中色調運用的可能性。水彩和國畫都講究渲染效果。因為水彩和國畫都是以白紙作為主要載體,這種色與水在紙上暈染、流動、滲化都是兩者的特點,但是中國畫除了給人一種大氣磅礴、水色淋漓、滋潤流暢的視覺印象之外,更多的是高于畫面之外的繪畫意境和情趣。而這種美感也可以成為高校水彩畫課程的一種研究方向。許多水彩畫家也在這方面作出了榜樣,如上文提到的王涌老師,他的水彩花卉系列作品,追求構圖的平面化和寫意的筆法,使其與國畫產生一定的聯系,產生一種中西交融的效果。塞爾維亞藝術的家 Endre Penovác,他的水彩作品以生活中的小景和一些動物為主,繪畫的表現形式很像中國畫中的潑墨渲染。動物的皮毛和斑紋表現的極其到位。畫面中的微妙色彩變化和精湛的留白技巧也很是令人贊嘆。而在整個繪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西方的油畫和水彩的著名畫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國畫風格的筆墨和線條語言。所以,在高校的水彩畫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應的國畫欣賞或實踐課程,從國畫的精神和國畫的特色在水彩畫中的運用入手,分析和研究西方水彩畫傳入中國后與國畫元素的融合,分析中國畫的元素對水彩繪畫表現語言的影響和感染,而中國畫歷史悠久,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美學理論,水彩畫教學中都可以拿來借鑒和學習,而這些都能在觀念上提供高校的水彩教學以靈感、啟示和創意。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國畫、油畫對水彩畫教學的重要性,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的:“水彩畫好像小島,處在油畫和中國畫兩塊陸地之間,兩者都可和水彩有聯系,在這小島上碰頭”;因為水彩不但是一個具有獨立理念的畫種,更是與其它畫種或藝術門類溝通、交流的橋梁,例如:趙龍先生一直以獨特的視角追尋個人的觀念和語言,在《重新理解媒介——當代水彩的創作與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媒介的延伸、藝術創作的媒介與日常生活的媒介、媒介的隱喻等幾個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思考繪畫到媒介的一系列問題。所以水彩也將會有更多的形勢與風格,水彩畫的發展也就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而高校的美術教師,應該清醒的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形勢,抓住水彩畫發展的機遇。 這就需要高校美術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對其它繪畫形式、新興繪畫方式不要盲目的排斥,從各畫種和藝術門類中吸收、借鑒。使其有優勢的部分中提供給水彩教學,充實水彩繪畫的一些表現形式和技巧表現力,這樣就能給水彩畫帶來新鮮的血液。同時要在教學課程上有更多的設計,融會貫通,把各畫種中優良的東西雜糅到水彩畫教學中。這樣才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水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