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的不同層面上,探索了初中數學任務導學模式下實行自主學習的策略,從而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促使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數學 任務導學 自主學習
一、引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當今社會越來越要求學生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當然,新課程改革只是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但是要倡導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育工作者對自主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研究,已經得出了大量有價值的結論。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華東師范大學邵瑞珍教授的“學與教”的實驗;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的“學習與發展”的實踐;同時還涌現出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中科院心理所盧仲衡先生創立的“自學輔導教學法”;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黎世法的“異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段力佩先生總結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上海青浦中學顧冷沅先生進行的“誘導、嘗試、歸納、變式、回授、調節”教學法;上海嘉定中學錢夢龍進行的“導學教學法”研究等,這些教學實驗雖未明確提出“自主學習”概念,但都以發展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為目標,為自主學習方式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傳統教學的形式往往是通過“教師傳授、學生操練”來達到對知識點的熟練掌握,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成對教師的依賴。為了改變學生依賴教師的學習習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思考問題,我校開始嘗試任務導學模式進行教學,主要強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主學習。
任務導學就是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我校要實現教學向任務導學模式的重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必然隨之變化、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實行自主學習的策略從理論和實踐中繼續去探索研究。
二、任務導學模式各環節實行自主學習的策略
我校任務導學教學模式一般包括呈現任務、自主合作、匯報成果、鞏固拓展、課堂小結幾個環節。其中,學生通過自學沒有達到的目標要求,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剩余問題,學生通過討論仍沒有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師的講解來達成。這種模式下的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點撥、反饋的作用。這樣更有利于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體現其學習的主體地位,發展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呈現任務,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課標、章節重點,以問題的形式或以習題的形式呈現學習任務。可同時呈現,也可間斷性呈現。考慮到我們處于任務導學模式的初始階段,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任務的設定要有思維含量并能提供足夠的信息,表述要清晰,準確、操作性強。另外,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習任務對個別問題進行強調或者讓1-2名學生朗讀學習任務。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確接下來自主學習的內容是什么?怎么學?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8.1二元一次方程組》這節課時,我設計的任務一如下:
閱讀教材87至88頁的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由引言中的問題列出的兩個方程有什么特點?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請舉例說明。 如何辨別二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組?請舉例說明。
像這樣,把學習任務具體化,不但讓學生明確了自主學習的內容,而且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方式,同時,也是我校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之一。
(二)自主合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把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的還給學生,讓他們獨立思考,口答或者動筆在課堂本上或者黑板、白板上完成學習任務。兩人或兩人以上小組內合作完成或者交流學習任務、學習成果。要求全員動筆,全員參與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學生學習、探究情況,在重難點突破上進行方法指導。另外,在自主學習前,教師應當創設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自學和討論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意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最大限度的暴露出其中的疑難和存在的問題。
(三)匯報成果,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個體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或所有成員采取口答、實物投影、黑板或者白板板演的形式進行任務成果匯報,可在座位上或者到教室前面。在匯報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少干擾、不干擾,讓“學生來干擾學生”,讓學生間討論、辯論、評價、糾錯、補充等。教師要學會聆聽,把展示的平臺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完成的,教師絕不代替包辦。但是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在學生產生困惑時,在發生觀點碰撞爭議時,教師要通過點撥、追問、啟發、質疑等形式發揮“點睛”的作用。
(四)鞏固拓展,檢驗學生自主學習。
設計一定數量的習題,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鞏固,習題的設計要注意基礎性、針對性、層次性,起到真正檢驗學生認知水平和強化鞏固提升的作用。所有練習測試通過自批、互批的方式當堂反饋,做到人人清。
(五)課堂小結,完善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己歸納本堂課的知識要點、規律方法,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形成本節課的知識體系。
三、幾點思考
(一)實行“自主學習”,關鍵是轉變教師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長期以來,許多數學教師認為,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抽象性較高的學科,數學學習主要靠理性思維,數學教學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培養能力,教師多講,學生多練,效率較高,學生自學反而較低,加上數學考試的變化不如語文、外語等學科變化大,教師能有效地把握考試的“方向”,因此,開展“自主學習”不如語文、英語等那樣奏效。其實這是一個觀念問題,教師們將數學教學局限于“數學”這個小圈子里,而沒有站在“培養人”、“發展人”的高度來認識數學教學。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才能發展學生的潛能,形成主體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養成創造性人格。
(二)實行“自主學習”,既要考慮課堂交流與交往的多向互動,又要防止學生放任自流。
開展“自主學習”是對當前教學的一種改進,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接納學生的差異,以及結果的多樣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疑必爭;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分享成功的快樂。但是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我們也要避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教師對重點、難點不作任何指導,就放任自流,完全讓學生自讀、自悟,缺乏應有的引導作用;二是要防止學生思維慣性、坐等聽課。
(三)實行“自主學習”,要處理好能力和知識的關系。
當學生基礎比較差的時候,不要急于求成,應提升知識總量,穩步上升。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機地、巧妙地組合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以完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 吳詩梅 用“任務導學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現代教學》2011年12期;
[2] 翟全珍 自主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陜西教育》2010年 第9期;
[3] 汪偉彪 信息技術教育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探討.《數學教學研究》2008年 第S1期;
[4] 解祥海 初中數學自主性學習意識培養的途徑.《考試周刊》2011年 第22期;
[5] 陳雅兵 如何構建初中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模式.《考試周刊》2011年 第39期;
[6] 張興遠 王秀霞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模式初探.《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年 第20期.
[7] 錢榮妹 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淺談如何建構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模式.新課程(上).2011(03)
[8] 李靜 新課程標準下的自主學習方式探析.教學與管理.2009(30)
作者簡介:杜雅琴(1987.7-) 女,漢族,籍貫:河南省扶溝縣,學歷:研究生, 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單位:大連市第七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