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高三物理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提出堅持層次性物理課程復習策略讓學生步步深入、堅持以概念認知與規律把握為主線讓學生抓住關鍵、發揮指導和點撥作用讓學生深解核心要義的復習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三物理 復習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B-0152-02
新課標理念強調和倡導實施先進的、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高三年級各學科都進入了全面復習的階段,在組織和帶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將復習課的效率和質量提升起來,讓學生通過有效的知識復習和知識梳理構建縱橫交錯的物理知識體系。
一、堅持層次性物理課程復習策略,讓學生步步深入
在高三物理復習課中,教師應當嚴格按照章節和單元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復習。一般一個單元由若干節組成,圍繞每一節物理知識內容的復習最好要采取層次遞進模式。
第一層次: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這一層次就是要讓學生回歸教材之中,將高中物理教材作為復習課最基本、最核心的依托,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進行回顧和溫習,并開展一些相對比較基礎的訓練,讓學生在翻閱教材和做基礎習題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將一些學習過的知識慢慢地“拾起來”。在強化第一層次教材基礎作用的過程中,由于很多學生感覺翻閱課本索然無味,因此,教師可以用導學案和學講稿的形式對基礎知識和基礎訓練習題設計成一節課的內容,并安排學生在自習時間里全面完成。這個過程中的導學案、學講稿能夠倒逼學生翻閱教材、認真閱讀課本,并能夠對學生翻閱和學習教材的質量與效果進行檢驗和測評。在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回憶、對題目進行解答的過程中,要強化知識和題目的系統化和網絡化。
第二層次:突出重點,發散思維
在這一層次教師要強化對每一節重點和難點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在課堂準備環節,教師應當將這一章節物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梳理和羅列出來,利用課堂時間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并結合常考的知識點設計一些針對性強的跟蹤訓練。在講和練上尤其側重重點知識,盡可能地選擇一些高考的物理真題或者是常考的典型題目,與學生一起分析和探討解題的思路,并總結和歸納解題的方法。高考中的物理題目很多都是在學生較為熟悉的原有題目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得來的,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強化應式訓練。比如對于一道題目來說,可以反復地對其中的條件和所設計的問題進行改變,讓學生主動求新、求變。在這個過程中使他們的思維發散和活躍。一般來說,在進行解題方法和解題步驟的分析和總結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各種類題目面前有更強的應對能力。
第三層次:綜合訓練,實戰練兵
這一層次需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大量的訓練。訓練過程不應當搞題海戰術,訓練的題目也不應當是隨意的、泛泛的,教師要強化對各種典型性習題、代表性習題進行篩選,力求每一道題目都是精挑細選的,都可以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使某個知識點得到鞏固、某種解題的思想和方法得到提升,并且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教師應當強化對學生習題解答結果進行審閱和批改,對一般性的、個別學生沒有解答出來的習題讓學生之間進行充分交流和討論,盡可能地讓“學生教學生”。對在評改過程中發現的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當強化點撥和指導,從源頭上搞清楚學生在知識內容上存在的薄弱環節。通過更進一步的講解和闡釋,讓學生真正搞清楚、弄明白。同時,在每一章節和單元的復習完成之后,安排學生進行集中測試,其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整個章節復習的質量和效果進行檢驗、檢測、評價與反饋。在復習中一般每月可以完成3-4個單元知識內容的復習,在組織單元測試的基礎上,還應當強化月考,讓學生在不斷的習題訓練與考試訓練中更好地總結解題方法、豐富解題技巧,更好地查漏補缺。
二、堅持以概念認知與規律把握為主線,讓學生抓住關鍵
(一)讓學生在應用中深化對概念規律的認知
概念和規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和關鍵,高考對學生物理知識能力的考核最終都要落在一個一個具體的習題上,因此必須要讓學生在習題的訓練中更深刻、更有效地認知概念和規律。在基于一道物理習題的分析之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其中都囊括了哪些物理變化,要運用哪種規律、模型。在完成解題之后,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反思,不能僅僅停留于完成題目的解答上,而是要對其中的概念和規律進行充分思考,讓學生看一看自己在解題前后是否在認識上得到了深化,在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上得到了什么樣的提升和發展。
(二)讓學生在對比中深化對概念和規律的認知
高中物理中的很多概念是非常相似的,也是比較容易混淆的,比如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需要在高三物理課程復習中,從力的大小、力產生的條件以及力的意義等三個維度進行綜合性比較。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二力的平衡這兩個內容中,要對保守力做功的特點以及響應勢能的變化過程進行總結和對比,也包括對空氣阻力、摩擦力等非保守力做功的特點進行分析和探究。其他的還有電磁波與機械波的對比,等等,總之通過對比更好地理清概念和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更充分地發現和認知他們的根本性特征,為準確解答題目打下堅實而有效的基礎。
(三)讓學生在歸納中深化對概念和規律的認知
高中物理復習中要盡可能地將概念和規律織成一張網絡,建構整體知識結構和框架。隨著學生復習的拓展和深化,這樣的概念網和規律網就會越織越大、越織越密。教師要努力幫助和引導學生將概念和規律的網絡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總結和歸納出來。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圓周運動和平拋運動都是在牛頓運動定律講解之后單獨提出來的,在復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對它們的共性規律進行認知,那都是牛頓運動定律的一部分,只是基于物體不同的運動形式而分別運用的。另一方面,還要搞清楚它們之間存在的差異,即萬有引力是將所有的天體運動當作勻速圓周運動來對待和處理的,是向心力的來源;圓周運動本質上就是尋找向心力從何處而來,其源泉是什么。分析平拋運動時,要將運動的分解與合成這一研究方法引入其中。在高三物理復習中要引導學生對概念和規律中的知識脈絡進行梳理、對其中的內在聯系進行把握,使學生更清晰、更精準地認知。
三、發揮指導和點撥作用,讓學生深解核心要義
高中物理最基本、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規律是怎么來的、在什么樣的條件之下適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將這些內容講清楚、講明白。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指導和點撥的作用,多問學生幾個為什么,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比如,在進行機械能一章節的復習過程中,機械能比較特殊,有時候是守恒的,而有時又是不守恒的。教師要通過點撥和指導,讓學生清楚機械能之所以能夠守恒其中的關鍵條件是什么?機械能不守恒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即在彈力和重力之外還有其他作用力做功。在進行動量守恒定律一章節的復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搞清楚動量守恒的條件,即系統所受到的外力之和為零或者系統根本沒有受到外力的任何作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本質上精準地認知其中的核心要義。
在高三物理復習課程中,教師要強化“三層次”復習策略,強化物理概念和定律這兩個核心內容,發揮好自身的點撥和指導作用。惟其如此,學生方能在復習中很好地鞏固基礎、抓住關鍵、提升素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魯世明.淺談高三后期物理復習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學物理,2016(13)
[2]周全有.淺談高三物理習題課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5(7)
[3]陳國川.新課程背景下高三物理有效性教學策略[J].中學理科園地,2015(2)
[4]劉 微.高三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措施[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7)
[5]黃瓊娥.淺析高三物理總復習中有效教學策略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98)
【作者簡介】梁禮華,男,本科畢業,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玉林市興業縣高級中學,從事高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