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新
【摘 要】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是我國會計制度建設的標志性事件,它影響了我國財會事業的發展。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財務決策是最關鍵的環節,而會計信息是財務決策依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管理工作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基于此,本文首先闡明了新會計準則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提出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并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的轉變方向,以期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企業財務管理;方式;轉變
一、引言
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僅維系著企業的正常運營,也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財務規范技巧將經濟效益加以分配,優化經濟資源配置,才能使得企業發展從中獲益。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企業的賬目核算工作缺乏有效性,經濟收益分配缺乏有效的幾率,財務賬目不準確,必將助長企業內部的不正之風,貪污腐敗現象得以滋生,如若企業內部出現這種情況,便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財務管理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會計準則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
2007年以前,我國企業在經濟管理環節一直沿襲著傳統的財務管理制度,或許這種制度十分適用于傳統的經濟模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制度越來越多的弊端暴露在管理工作中,在管理工作中,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嚴重制約了現代經濟模式的發展,因而出現了很多漏洞,部分人通過對這些漏洞的利用謀取私利,給企業的經濟帶來重創,在此情況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是十分有必要性的。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內的必然產物,同時對我國的經濟生活有著翻天覆地的影響,也是我國財務會計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新會計準則的頒布一方面可以增強我國對國際經濟體系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我國的經濟管理制度,同時提高我國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
三、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方式的影響
(一)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影響
財務會計可以在新會計準則下更加真實、透明、完整地反映出企業價值。在財務報告中,決策有用信息的提供可以降低利益相關主體信息的搜索成本,減少資金的損耗。資產負債表核心地位的確立,公允價值的合理應用與多數資產減值準備不可轉回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從而更加準確地產生對企業價值的認知。
(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嚴格規定了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與轉回、不允許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購買法、可轉換債券在股價上升情況下的損失確認等,有利于財務穩健和風險防范。新準則關于允許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衍生工具等多個具體會計準則中的應用,體現了國際趨同。此外,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和套期保值等準則,為企業在金融市場開放、金融工具創新等環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進行財務風險規避提供了制度基礎。
(三)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決策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則。企業會計準則突破了傳統的單一會計報表的概念,對現行的財務報告披露要求進行了全面梳理和顯著改進,創建了較為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注,附注應當提供充分、詳細、及時的補充信息;中期財務報告應當定期提供,并采用與年報相一致的會計政策等。新會計準則對投資者掌握企業的真實業績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新會計準則對企業預算管理的影響
利潤表是考核企業管理層業績、衡量企業能力重要指標,因而它在報表體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新會計準則中,資產負債表影響著企業預算管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而取代了利潤表在報表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企業通過對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觀察,可以對企業的發展做出科學的規劃,使業績評價指標更加規范化,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五)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資本成本的影響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逐漸成熟,我國也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去適應國際市場。新會計準則的頒布一方面鞏固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財務報表編制和會計信息理解與應用的成本。這兩個方面的變化,會降低國內外投融資成本、減少國際貿易摩擦、增強跨國經營管理水平,既降低了財務投融資的成本,又拓寬了企業投融資的渠道和市場。
四、轉變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方向
(一)樹立新型的財務管理理念
新型的財務管理理念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基礎,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就是為了順應現代化的財務管理趨勢,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更好的與國際先進的管理方式接軌。因此,企業一定要高瞻遠矚,以前瞻化的視角看準新會計準則下財務管理發展的新方向,在新會計準則下,樹立自身的財務管理理念。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市場、剖析市場、運用市場,以市場為核心,結合自身實際,實時調整財務管理方法,以經濟化的成本和較小的市場風險這種高效率的運作模式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與此同時,企業還應以可持續化的步驟開展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使企業在海量的社會資源環境下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從而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企業的財務管理者還需明確本公司的主營業務及潛在的財務增長點,建立與潛在經濟發展相配套的財務措施,從財務的角度培育、扶持新的經濟增長源,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經濟增長面上的巨大作用。
(二)建立健全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
在新環境下,企業一定要以新會計準則為主要綱領,對傳統財務管理方式進行全面的變革,細化責任,尊重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從而切實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企業對自身的運作模式、財務管理方法應該有一個準確明晰的認識,這些才能找準切入點,對癥下藥,開出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處方”,具體的就是要制定出適合自身財務狀況和經濟運作模式的會計核算方法,有了“教科書”,相關財務管理從業人員的財務管理工作才能得心應手。同時,新會計準則是在當今現代化、國際化的前提環境下出現的,它的運用必然對企業軟性與硬性資源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要注重這方面的自身建設,增強新會計準則下財務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財務管理的實效性。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管理工作較之于過去的財務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它在諸多方面都更科學完善。但沒有屢試不爽的規章制度,一些人員費勁心機想找出紕漏,達到不法目的,因而,建立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深層次、全方位的制度安排,是保證新會計準則有效執行的基礎和前提。同時,企業應完善內部會計控制評價體系,對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科學評價,從中發現使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薄弱環節,進而推進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企業還應在內部會計控制實踐中積極探索有效的內部控制方法,使內部控制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發揮應有的效果。
五、結束語
新會計準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企業在新市場環境下謀求發展的必然選擇,它的頒布引領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正確方向,對財務制度的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企業應當以此為準,規范相關的制度,從而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越婷,冉冉.淺析新會計準則下企業財務管理方式的轉變[J].會計師,2009(06):75-76.
[2]鄭亞芹.淺析我國新會計準則下工業會計的發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1):155.
[3]李慶舉,王安國.淺議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J].中國鹽業,2012(0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