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珠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和改革,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小學數學教學也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以便降低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旨在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也推動教師的教育教學。下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有效探索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效探索的必要性
通過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體會數學的生活價值,并領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促進人的發展的道理。
1、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而數學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由此下去,學生就必然會對數學產生厭倦,因此數學教師與學生共同走進生活就顯得十分必要。
2、可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不斷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再通過回顧這些問題與結論的可行性推動數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效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小學實踐經驗和在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從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1、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身邊的數學尤為重要。緊扣教材,針對教材與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問題為素材,選擇加工問題情景,提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假設和猜想,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對于創設的問題,由于學生想要解決,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和對數學的興趣就應運而生。
例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學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學到校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帶多少錢,才夠回來等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從生活中找到問題的原型,然后將教材中的問題融入這個原型,對教材問題進行生活化的“包裝”,用生活在數學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讓學生順著這座橋去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使本來抽象枯燥的內容變的有趣味性和現實性,讓數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捕捉生活素材,體會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數學教學中,我經常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貼近他們的生活素材。
如:在教學“千克和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70克面餅:65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
3、探討生活未知,激發興趣。現實生活中,小學生從混沌未知到認識簡單的數字,從而開始數學的學習。這其中有許多他們不明白的數學知識,怎樣和他們探討生活中的未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逐步引導他們步入數學知識的殿堂,是數學“生活化教學”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學中,我注重提煉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和學生進行探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回歸生活空間,應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以致用。因此,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1、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例如,在教學:“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的實踐活動課中,事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們都喜歡什么節目,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學生比家長更喜歡挑戰800等。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數據整理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時,班內回報交流過程,也是數學交流提高過程。
4.2、與生活問題相結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數學練習要引進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學用結合。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4.3、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課外活動對于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熟練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識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理解深刻,運用自如。所以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加強課外活動。例如:教學“步測和目測”后,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測量一下,體驗步測和目測。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味到了解決問題的一種享受。
總之,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實踐證明,只要教師積極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