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華
摘 要:21世紀,新課改要求實施素質教育,且“德育體美勞”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說,體育課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為了使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更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應該對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本文闡述和分析了目前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以期為我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 教學改革 發展研究
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是培養小學生運動健身意識的重要時期,任何學習階段的體育教學都沒有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重要,它是小學生體育健身意識的啟蒙。而怎樣使小學體育教學的作用發揮到位,即高效又能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更好地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科學的發展,是我國小學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思考且要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及原因
(一)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念
我國的小學體育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頒布,各個小學陸續的對本校的體育教學進行了改革,雖然剛頒布時比較重視,也看到了改革的一些效果,但過段時間后,一些老教師又恢復了傳統教學觀念,與改革的教學目標還相差甚遠。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是“重技能,輕理論”,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體育課就是學習技能和鍛煉身體等,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體育的一些理論知識也是進行多方面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
(二)體育教學的考核標準過于死板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小學的體育教學是“升學考什么就讓學生練什么”的教學思路,教給小學生哪些技能或訓練,一切取決于國家或學校的考核標準,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根本接觸不到創新性的內容和理論知識,而且有的小學體育課堂還存在運動項目的競賽性,這些運動項目根本不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體育課上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一味的追求技能訓練,其教學效果只能是消極和負面的,因為一個成年學生能完成的技能或運動項目,小學生不一定可以,一旦嘗試失敗,會給學生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從而影響其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三)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課的教學方式方法如果一成不變,很難讓學生在課上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一成不變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是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的。現在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唯一主體,新的教學觀念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完成教學目標,還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興趣的引導。所以,要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首先就要讓體育教師摒棄傳統的舊的教學理念,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方式來提高教學的質量。特別是1-6年級的小學生,其思考能力和思維習慣都和成年人不一樣,好動、好玩是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優勢,教師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最大努力提高小學生對體育的積極性,從而不斷總結和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建議
(一)加快觀念轉變,樹立“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
小學體育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應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為基點,順從體育發展潮流。教師應加快轉變以往體育教學觀念,落實素質教育思想,以社會發展對學生體質的要求以及體育的功能為依據,以增強體質和培養健身意識為目的,從而實現身體教育與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豐富教學內容,增強運動趣味性,提高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簡化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將運動項目的技術、技能進行“變式”,將競賽性較強的運動項目簡化成簡單易行的“游戲”,達到易學、有趣的教學。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運動技術、增強體質的過程,還是培養他們的健身意識以及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意志品質的過程。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一成不變直接扼殺了學生們參加運動和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所以,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應向“優先發展學生運動參與意識,著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加快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趨勢發展。
(三)完善體育評價機制,制定科學的考核制度
考核評價是對學生一學期或一學年體育參與程度、技術成績、課堂表現等多方面的認可,是學生最想、最渴望的評定結果,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或考核制度可有效提高學生體育參與的成就感和積極性。結果性評價的傳統體育評價體系不僅挫傷了學生運動參與的自尊心,還可能促使他們產生抵制體育運動的情緒,這與體育課的教學目標、體育的功能、體育的本質恰恰背道而馳。因而,我們要注重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結合,把結果性評價只做個標準和參考。
(四)改革現有體育教學模式,大膽創新新型體育教學模式
自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體育教學模式先后出現了“三基型”“一體化型”“并列型”和“分層次型”四種類型的教學模式,也為不同歷史階段的教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定時期的經濟關系勢必與這個時期的生產力相適應”,關于教育也是如此,無論何種教育,一旦學生個體精神發展的需求與目前的教學現象相矛盾時,我們就要對目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了,只有創新、特色的教學模式才能滿足小學生的精神需求。
三、小結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是小學生接觸體育和產生體育意識的第一階段,對長大后參加體育運動,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產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有很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其他學科的教學還是小學體育教學都應實施新課改的要求,體育教學就要以培養小學生的運動樂趣和體育意識為出發點,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實施素質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淡化體育項目的競賽性,對小學體育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制定科學的考核方法,從基礎做起一點一滴的提高小學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