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 PPP 融資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公共基礎設俺建設融資途徑,是政府與社會資本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共贏的合作方式。本文研究了 PPP 融資模式在我國污水處理企業的應用,以PPP為出發點首先介紹了PPP的概念和相關理論,然后結合國內污水處理行業的現狀,分析了地方污水處理企業引入 PPP 融資模式的必要性。
關鍵詞 PPP 融資模式;污水處理企業;融資;私人機構
一、PPP 融資模式相關闡述
1.PPP模式的內涵
PPP來自于英文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直譯為公私協作伙伴。國內外眾多知名學者對 PPP有不同的認知,但是普遍都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界定PPP的內涵。廣義的PPP 是指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基于公共事業項目達成一種互惠互利合作關系的融資模式。而在我國的多數學術理論及實際應用中,大多數主要體現了狹義的PPP內涵,即政府機構和社會合作以相關項目為中心的一種新型融資方式。
2. PPP模式的特點
(1)PPP項目具有實施的長期性。目前,PPP 融資模式主要應用于廢污水處理、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服務等方面,這些項目初期的投資金額較大,并且投資回收期較長,從而決定了 PPP項目實施的長期性的特點。
(2)PPP模式具有公益性的特征。PPP模式的公益性是由應用項目的性質決定的。PPP模式是由政府部門主導,通過引進社會資本進行交通、供電、供水等公共服務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政府機構所特有的公共管理職能促使其要保證項目的公益性,從而保證公民的效益水平。
(3)PPP模式具有利益與目標的不一致性。
(4)PPP模式風險的分擔具有區別性。PPP 實施的核心是利益共享與風險分擔共擔。PPP模式的參與方各自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利用各方長處分擔并化解項目風險,共同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PPP 融資模式的理論基礎
1.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理論認為公共產品可以劃分為純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物品。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點。純公共產品是指不同消費者之間的使用是獨立的,不會相互影響,一位消費者對該類物品的使用不會影響其他人的消費使用情況。
2.項目區分理論
項目區分理論是指按照項目的性質與特征對其進行分類。該理論被較多的運用于公共設施建設領域。按照該理論的指導思想,首先識別該項目的特殊性,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適當的差異化投融資戰略,最后確定出資主體、權益歸屬和運轉模式。
3.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是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基礎理論,它不僅促進了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而且有代表性地提出了委托方和代理方。委托代理理論的主要思想認為,委托方可以通過簽訂協議或契約要求代理方完成相應的目標任務,關系雙方互惠互利,同時實現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4.市場失靈理論
市場失靈理論認為,市場失靈是指由于內部或者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資源配置出現差錯,無法按照市場機制正常運轉。市場失靈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狹義的市場失靈為商品和勞務分配在外部負經濟效應、信息不對稱等條件下出現運作失靈或者是調節收入分配機制失靈的現象。
三、PPP融資模式在污水處理企業應用的必要性
1.PPP融資模式有利于緩解融資困難狀況
污水處理企業是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將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水進行治理和再利用,對節約用水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部分地區水源受到了嚴重污染,水資源形勢日益嚴峻,為了保證社會公眾可以正常用水,廢污水處理是當前緩解這一問題的重要環節。因此,對污水處理的需求也將隨之遞增。PPP模式的應用與推廣為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的推廣和業務延伸帶來機遇。打破原有的污水處理項目政府單一投資模式,通過競標方式引入具有經濟能力、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的社會資本有利于解決污水處理企業的融資困境。
2.PPP融資模式有利于分散和控制項目的運營風險
PPP模式的實施規則使得私營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合作、共同協商,聯合決策項目的重要事項,對項目的各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在項目的日常運轉過程中,私人機構對風險的敏感性更強。私人機構會對投資項目的風險、收益進行合理的評估,強化可行性分析階段的風險評估。在項目的投標談判階段和建設運營階段,私人機構會利用其經濟、技術、管理、人才、經驗等優勢資源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降低項目運營的風險。
3.PPP融資模式有利于提高運營效率
在污水處理產業中采用PPP融資方式,不僅提高了私人機構經營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將民營企業中的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核心技術引入到PPP項目中來,各參與方會充分利用各自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實現項目建設、運營的有效控制,節約建設、運營成本,較好的保障各方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劉窮志,蘆越制度質量、經濟環境與PPP項目的效率——以中國的水務基礎設施PPP項目為例[J].經濟與管理,2016,30(06):58-65.
[2]葉曉甦,覃丹丹,石世英. PPP項目公眾參與機制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03):32-36.
[3]王俊豪,金暄暄. PPP模式下政府和民營企業的契約關系及其治理——以中國城市基礎設施PPP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37(03):62-68.
[4] 楊麗花,周麗萍,翁東玲.絲路基金、PPP 與“一帶一路”建設——基于博弈論的視角[J].亞太經濟,2016,(0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