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姐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但是由于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要求較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普遍不好。因此,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眾多小學數學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本文將對此展開較為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分析
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點學科,在考試中也占有較大的比重,良好的數學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而且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但是由于數學知識相對較難,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學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較多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數學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深入分析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對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灌輸式教育由來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教育實踐中,傳統教育理念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在學生考試和升學過程中,考試成績被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家長在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過程中也偏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其他方面的考慮很少,在這種壓力之下,學校和老師不得不將教學的重點都集中在數學知識的灌輸教育上,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則一直忽視[1]。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主體,整個課堂的教學節奏完全有老師進行控制,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除此之外,由于當前課程壓力較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注重學生課堂積極性的調動,因此課堂教學過程并不活躍,教學形式單一,這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并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形式。
2.教學過程中缺乏針對性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實踐中,“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這對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是非常不利的。具體來說,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都有所不同,因此就會導致學生基礎水平差別較大的情況[2]。也就是說,參差不齊的基礎水平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教師應該給予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在相同的學習環境下,可能有些學生早已經學會和理解了相應的數學知識,這些學生就會覺得老師的講解過于簡單,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而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由于在理解的過程中相對較慢,所以這部分學生可能還沒有理解老師剛剛講解的知識,又開始了新知識點的學習,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將會越拉越遠,與其他學生之間出現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這將對學生學習的信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逐漸產生對于學習的恐懼心理,影響以后的學習和發展。
二、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對策
1.注重引導和啟發學生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利影響,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都是教育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啟發性,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長此以往,將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使學生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的啟發性[3]。也就是說,老師應該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創造機會啟發和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者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擺脫對于教師的依賴,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2.因材施教,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一刀切”式的統一教學模式是影響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針對這個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及時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給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對于學生來說,在統一的教學形式之下,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各不相同,加之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相當的難度,給基礎較差的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困擾,長此以往,將會使學生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不利于后續教學的順利開展。所以,老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基礎水平較好,接受知識較快的學生,制定高于一般水平的數學教學計劃,并且適當的對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而對于基礎水平較差,接受新知識較慢的學生,老師就應該適當的降低課程難度,多給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打牢數學基礎。這樣,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己,從而有效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3.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其中絕大部分知識都與實際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利用數學知識的這一特點,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解決學生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互脫節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4]。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在講課過程中一直都只關注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并未給予足夠重視,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就會成為只掌握理論知識,不懂實際應用的書呆子,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老師在講解新知識點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其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并且盡量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常識來引出新知識,這樣能消除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恐懼,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及時創新和改進傳統教學形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占花.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J].速讀(下旬).2017(10):203.
[2]羅永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外交流.2017(13):279.
[3]吳經理.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J].中外交流.2018(6):202.
[4]張文菊.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8(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