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紡織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現狀,實踐了改革舉措:重組、優化、更新和延伸理論教學內容;加強了翻譯技巧和聽說讀寫等知識應用的學習;提出了借助于信息網絡技術的多渠道教學媒介的應用,并指出自主學習和教師教授相結合的教學改革方式,通過紡織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多種方式的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紡織專業英語 教學改革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084-02
現代紡織技術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國家紡織行業的發展,特別是河南省經濟發展需要,依托河南棉紡織產業優勢,面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與國家建設要求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現代紡織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擁有紡織工程實踐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系統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紡織領域,從事紡織品設計與開發、紡織工藝設計、紡織生產質量控制、紡織技術改造,紡織制品檢驗、紡織生產及設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結合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的紡織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 在分析本課程教學目的與要求的基礎上,對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了分析與優化,并對教學方式進行了探析,通過其教學改革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程教學目的與要求
紡織專業英語是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的學生系統學習了大學英語、紡織材料學、紡紗原理、織造原理、織物結構與設計等理論課程之后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供掌握一定紡織專業基礎知識并擁有基礎英語的學生學習的專業英語課。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具備現代紡織技術專業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所必須的專業外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寬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紡織品加工、了解國外先進的紡織技術及為今后繼續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要求學生了解紡織專業英語的基本特點及基本表達方法,掌握關于纖維、紗線與織物生產加工、織物組織方面的專業英文詞匯,借助專業詞典能閱讀并翻譯相關的英文專業文獻資料,從中獲取有用的專業信息,以及在此基礎上使用英文進行一定的專業交流。
二、教學內容現狀及改革
紡織專業英語課程的主要內容有:第一至十一課的纖維種類、性能及鑒別,第十二至二十四課的紡紗方法、紗線種類及與織物性能之間的關系,第二十五至四十五課的織造流程、方法及器械,第四十六課至七十課的織物后整理和性能以及新型紡織材料等。因為紡織專業英語涉及的內容多、知識點廣、詞匯量大專業性強,具有很大的教學難度。傳統的教學內容多注重語法理論學習、輕聽說口語實踐,使畢業生工作后不能實現很好的適應, 需重新學習,教學內容的改革應重視理論講授的同時,加大聽說口語實踐知識的引入。
課程采用的教材是黃故主編的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紡織英語第三版,書中內容多選于英美原版文章,涵蓋了纖維、紗線、織物、紡織品染整、非織造布、時裝、復合材料等,并介紹了新型紡織技術,全書共70篇課文,知識點很多,學時少,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專業要求和教材特點,以織造方向為主線,結合課外專業英文讀物,重點突出,使學生初步掌握紡織專業常用基本詞匯,同時注重教學內容的刪減、重組和優化。
(1)教學內容的重組和優化
紡織專業英語課程課時較少,在此課時范圍內,學完全書課程有一定難度,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對內容做了刪減、重組和優化:纖維種類、性能及鑒別主要學習棉毛絲麻滌綸纖維;紡紗方法、紗線種類及與織物性能部分學習短纖維紡紗方法及紗線種類;織造流程、方法及器械以織造流程為主,織機器件為輔;織物后整理和性能以及新型紡織材料內容中主要學習紡織新材料。通過內容的刪減、重組和優化,課程內容更加簡單明了,知識框架更系統,較好理解和掌握了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延伸
專業英語文章的特點是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嚴密、邏輯性強;其中的長難句、被動句、后置定語、強調句型和專業術語較多,除了專業內容的學習,還增加和更新了閱讀和翻譯技巧知識,并引入了一些專業例句。例如講到被動句的學習時,列舉了A new textile mill has been set up.可以翻譯為一座新的紡織廠已經被建立了,也可以用主動語態我們(他們)新建了一座紡織廠;進行詞義講解時,介紹了hand這個詞的專業學習,其詞義有手、手感、指針、方面、人手、照管,句子Blending is done to obtain better texture, hand, or fabric appearance.中的hand,根據上下文確定詞義為手感;介紹了長難句的學習方法,找出主句、從句,拆分、組合,按順序、逆序進行翻譯;隨著紡織技術的發展,紡織新材料也層出不窮,講到纖維材料時,增加了如艾草纖維等一些新型纖維素纖維的專業英語知識;在織物內容部分增加了近幾年流行的浮松組織的英文資料的學習;通過課程內容更新及延伸學習,即學習了專業知識,也學習了專業英語,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方式改革實踐
教學方式改革一直是專業教師踐行的事情,也已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如:啟發式,角色轉換式,課堂研討式,問題引入式教學[1];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2];基于行動導向的“學做案導學導做”教學模式等[3],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很多。另外時下較流行的多媒體課件的網絡課程、精品課程和視頻公開課,給傳統課程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生機與挑戰,也可以應用到傳統的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中去。
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模式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實踐[4],計算機可以單獨和反復地進行聽說訓練,教師則通過課堂進行閱讀、寫作、翻譯等的輔導,網絡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時間、水平和特點進行調整,借助于計算機的幫助,提高自己的專業英語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具體教學實踐中踐行了多種教學方式[5]。分組任務式教學:一篇課文按詞匯、翻譯、思考題分配給各組共同完成;案例式教學:如以購買毛衫為情景進行對話練習;現場式:教學在機織實驗室進行,面對實物進行英語學習,增加了知識的直觀性;師生互動式:通過課堂對話、課下QQ、微信和e?鄄mail等多方式英語交流學習紡織專業英語;多角度測試式:包括專業詞匯和句子聽寫、思考題提問和試卷考試測試和激勵課程知識的學習。通過多角度多方位教學方式的改進,提高了本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四、結語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轉變教學觀念,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盡可能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采用理論與看聽說等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注重啟發式教育,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同時注意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對紡織專業英語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有了明顯改觀,由原來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其他相關專業課的積極性。本課程教學還根據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知識點的理論教學和專項訓練或綜合技能訓練,嘗試了更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加強了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海霞,孔繁榮.紡織材料學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2009(4):60-63.
[2]王美紅.機織技術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J].2009(4):33-35.
[3]劉華,王慧玲.基于行動導向的學做案導學導做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紡織服裝教育,2015,(2):137-144.
[4]劉婷婷.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5(12):111-112.
[5]袁琴英,陳婔.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7(1):62-65.
作者簡介:
高秀麗(1974-),女,河南鄭州人,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新型紡織品設計與性能檢測分析的研究。